[发明专利]语音打断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898951.5 | 申请日: | 2021-08-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54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 发明(设计)人: | 冯鑫;张韶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百融云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10L15/22 | 分类号: | G10L15/22;G10L15/06;G10L15/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刘铁生;孟阿妮 |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语音 打断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一种语音打断方法及装置,涉及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领域。本申请的方法包括:接收通话音频;基于目标人声检测模块检测通话音频中是否包含人声音频;若包含,则基于目标自动语音识别模块判断人声音频对应的文本内容是否为目标打断词,其中,目标打断词为多个预设打断词中的任意一个;若是,则根据目标打断词、目标自然语言理解模块和目标文字转语音模块生成目标打断回复语音,并向目标移动通信运营商发送目标打断回复语音,以便目标移动通信运营商停止播放目标回复语音,并播放目标打断回复语音;若否,则向目标移动通信运营商发送停止播放指令,以便目标移动通信运营商停止播放目标回复语音。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语音打断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语音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应用智能语音技术的软交换智能语音交互系统能够替代移动通信运营商客服与客户进行多轮对话,其中,软交换智能语音交互系统包含软交换子系统和智能语音子系统,移动通信运营商在接收到客户发出的待回复语音后,将待回复语音发送至软交换子系统,由软交换子系统将待回复语音发送至智能语音子系统,智能语音子系统在基于自动语音识别模块、自然语言理解模块、对话管理模块、自然语言生成模块和文字转语音模块,生成待回复语音对应的回复语音后,将回复语音发送至软交换子系统,由软交换子系统将回复语音发送至移动通信运营商,再由移动通信运营商为客户播放回复语音。
为了提高客户的用户体验,软交换智能语音交互系统需要具备语音打断功能,即在移动通信运营商为客户播放回复语音的过程中,当客户发出打断语音时,软交换智能语音交互系统需要控制移动通信运营商停止播放回复语音,其中,软交换智能语音交互系统实现语音打断功能的具体方式为:移动通信运营商在为客户播放回复语音的过程中,实时采集通话音频,并将采集得到的通话音频发送至软交换子系统,由软交换子系统将通话音频发送至智能语音子系统,智能语音子系统在基于人声检测模块对通话音频进行检测后,将检测结果发送至软件换子系统,当软交换子系统根据检测结果确定通话音频中包含人声音频(即客户发出打断语音)时,软交换子系统向移动通信运营商发送停止播放指令,以便移动通信运营商停止播放回复语音;由于,通常情况下,软交换子系统与智能语音子系统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中,从而使得软交换子系统与智能语音子系统需要采用网络通信方式进行通信,因此,软交换子系统与智能语音子系统进行通信时,存在网络传输延迟,从而使得软交换智能语音交互系统无法及时控制移动通信运营商停止播放回复语音,进而导致客户的用户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语音打断方法及装置,主要目的在于当客户发出打断语音时,软交换智能语音交互系统及时控制移动通信运营商停止播放回复语音,从而提高客户的用户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语音打断方法,该方法应用于软交换子系统,包括:
接收通话音频,其中,所述通话音频为目标移动通信运营商为目标客户播放目标回复语音过程中,所述目标移动通信运营商采集获得的音频;
基于目标人声检测模块检测所述通话音频中是否包含人声音频,其中,所述目标人声检测模块为预先集成在所述软交换子系统中的功能模块;
若包含,则基于目标自动语音识别模块判断所述人声音频对应的文本内容是否为目标打断词,其中,所述目标自动语音识别模块为预先集成在所述软交换子系统中的功能模块,所述目标打断词为多个预设打断词中的任意一个;
若是,则根据所述目标打断词、目标自然语言理解模块和目标文字转语音模块生成目标打断回复语音,并向所述目标移动通信运营商发送所述目标打断回复语音,以便所述目标移动通信运营商停止播放所述目标回复语音,并播放所述目标打断回复语音,其中,所述目标自然语言理解模块和所述目标文字转语音模块为预先集成在所述软交换子系统中的功能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百融云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百融云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989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深度金字塔的人脸识别智能尾箱应用方法
- 下一篇:显示屏和拼接显示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