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型降噪屏障及其表面处理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891800.7 | 申请日: | 2021-08-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52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 发明(设计)人: | 孙家振;李正银;罗丁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F8/00 | 分类号: | E01F8/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98 | 代理人: | 蒋文芳 |
| 地址: | 610017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型降噪 屏障 及其 表面 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型降噪屏障及其表面处理工艺,属于隔音材料领域,一种环保型降噪屏障及其表面处理工艺,通过在吸音材料内嵌入错位交叠分布的消音网,在高处产生噪音时,噪音沿着导音杆进入到隔断球内,在其内接近真空的环境中,有效阻隔声音向另一侧的传递,相较于现有技术,显著提高环保降噪的效果,另外配合对消音网的预处理,使隔断球内形成多孔且密度较小的内吸音层,显著提高隔断球由内向外的隔音效果,有效避免传递到隔断球内的噪音逆向沿着内导杆通过隔断球内壁向外继续传递,进而使对噪音的隔断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隔音材料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环保型降噪屏障及其表面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噪声是声波的频率、强弱变化无规律、杂乱无章的声音,一般人们用分贝(dB)来量噪声的强度。从生理学而言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噪音的来源很多,如,街道上的汽车声、安静的图书馆里的说话声、建筑工地的机器声、以及邻居电视机过大的声音,都是噪声。在通讯领域,干扰信号传输的能量场,称为噪音。噪声是环境污染之一,各国政府一般有相应的法律、规定管制噪声。
现有技术中降噪屏障一般是通过多孔吸音材料,增大声波在进入其内部后的传播路径,达到消耗噪音的作用,但是在高层建筑进行施工,或者高架桥上有车辆快速通过时,均会产生很大的噪音,并且高层建筑或者高架桥上由于高度较高,遮挡物较少,导致噪音传播范围广,仅仅通过多孔的吸音材料,对大量分贝较大的噪音的阻隔,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型降噪屏障及其表面处理工艺,它通过在吸音材料内嵌入错位交叠分布的消音网,在高处产生噪音时,噪音沿着导音杆进入到隔断球内,在其内接近真空的环境中,有效阻隔声音向另一侧的传递,相较于现有技术,显著提高环保降噪的效果,另外配合对消音网的预处理,使隔断球内形成多孔且密度较小的内吸音层,显著提高隔断球由内向外的隔音效果,有效避免传递到隔断球内的噪音逆向沿着内导杆通过隔断球内壁向外继续传递,进而使对噪音的隔断效果更好。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环保型降噪屏障,包括多个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内部通过螺栓连接有隔音层,所述隔音层包括与固定框固定连接的外吸音层、背板以及连接在外吸音层和背板之间的夹板,所述背板位于外吸音层后侧,且二者固定连接,所述隔音层内固定镶嵌有两组消音网,两组所述消音网前后错位交叠分布,所述消音网包括多个均匀分布的隔断球、连接在相邻两个隔断球之间的连球杆以及多个分别连接在隔断球朝向外吸音层一端的导音杆,所述外吸音层上开凿有多个导音孔,前侧的所述导音杆延伸至导音孔内,前侧的所述隔断球一端位于外吸音层内,且另一端位于夹板内,后侧的所述隔断球一端位于背板内,且另一端位于外吸音层内,通过在吸音材料内嵌入错位交叠分布的消音网,在高处产生噪音时,噪音沿着导音杆进入到隔断球内,在其内接近真空的环境中,有效阻隔声音向另一侧的传递,相较于现有技术,显著提高环保降噪的效果,另外配合对消音网的预处理,使隔断球内形成多孔且密度较小的内吸音层,显著提高隔断球由内向外的隔音效果,有效避免传递到隔断球内的噪音逆向沿着内导杆通过隔断球内壁向外继续传递,进而使对噪音的隔断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外吸音层以及夹板均为多孔的消音材料制成,所述导音杆与导音孔内壁不接触,使建筑建筑或者高架桥等噪音较大的区域在产生噪音时,由于固体对声音传播更快,使部分噪音沿着导音杆传播至消音网上的隔断球内,在其内接近真空的环境中,有效阻隔声音向另一侧的传递,相较于现有技术,达到环保降噪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导音杆包括与隔断球固定连接的内导杆以及与内导杆螺纹连接的外导杆,所述内导杆端部延伸至隔断球内,使导音杆上传递的声音能够沿其进入到近似真空环境的隔断球内,有效实现消音降噪的作用,同时另一部分噪音进入到外吸音层内时,其中一部分沿着后侧的消音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918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