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大规格高碳铬钼轴承钢超声探伤合格率的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846301.6 | 申请日: | 2021-07-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69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 发明(设计)人: | 王凌云;高坤;吴剑;周敦世;邓小利;周杰;王曙;卢荣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B3/02 | 分类号: | B21B3/02;B21B45/00;B21B38/00;C22C38/02;C22C38/04;C22C38/44;C22C38/42;C22C38/06;C21D1/26;C21D6/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刘春成;刘素霞 |
| 地址: | 43500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规格 高碳铬钼 轴承钢 超声 探伤 合格率 轧制 方法 | ||
1.一种提高大规格高碳铬钼轴承钢超声探伤合格率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方法以铸锭为原料,包括:加热工序、轧制工序和退火工序,其中:
所述加热工序中,将所述铸锭装炉后进行加热处理,其中,装炉温度为≤850℃,所述加热处理包括:将加热炉的炉温升至保温温度并保温,其中以50℃/h以下的速度升温至880-920℃,再加热至保温温度为1240-1260℃;所述铸锭装炉后先进行复温处理,然后再进行加热处理,其中,复温时间不小于1h;
所述轧制工序中,将加热后的铸锭进行轧制,包括初轧和连轧,其中,初轧中,开轧温度不低于980℃,共25道次,其中15~25道次中分布4个单道次大压下,单道次的压下量不低于70mm,所述轧制通过一火次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大规格高碳铬钼轴承钢超声探伤合格率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方法所生产的大规格高碳铬钼轴承钢的超声探伤合格率>9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大规格高碳铬钼轴承钢超声探伤合格率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工序中,复温时间为60-90min。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大规格高碳铬钼轴承钢超声探伤合格率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工序中,以30-50℃/h的速度升温至90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大规格高碳铬钼轴承钢超声探伤合格率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工序中,在1250-1260℃的保温温度下保温10-10.5h。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大规格高碳铬钼轴承钢超声探伤合格率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工序中,退火保温温度为790-81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提高大规格高碳铬钼轴承钢超声探伤合格率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工序中,退火保温时间为5.5-7h。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提高大规格高碳铬钼轴承钢超声探伤合格率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工序中,升温至退火保温温度的升温速率为50-70℃/h。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提高大规格高碳铬钼轴承钢超声探伤合格率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工序中,退火保温后冷却至410℃以下出炉。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提高大规格高碳铬钼轴承钢超声探伤合格率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工序中,退火保温后冷却至380-410℃出炉。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提高大规格高碳铬钼轴承钢超声探伤合格率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工序中,冷却速度为20-40℃/h。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提高大规格高碳铬钼轴承钢超声探伤合格率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工序中:以60℃/h的升温速率升温至800℃,保温6h,以30℃/h的降温速度降至400℃出炉。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大规格高碳铬钼轴承钢超声探伤合格率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规格高碳铬钼轴承钢的直径不小于180mm。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提高大规格高碳铬钼轴承钢超声探伤合格率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规格高碳铬钼轴承钢的直径为180-240mm。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大规格高碳铬钼轴承钢超声探伤合格率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锭为不大于5吨的模铸锭。
16.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提高大规格高碳铬钼轴承钢超声探伤合格率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所述大规格高碳铬钼轴承钢包括如下组分:C 0.9-1.05%、Si 0.2-0.4%、Mn 0.6-0.8%、Mo 0.2-0.5%、Cr 1.65-1.95%、P≤0.025%、Cu≤0.3%、Ni≤0.25%、Al≤0.05%、S≤0.015%、Pb≤0.002%,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未经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4630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工况识别的能量管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竖式还原罐置换式装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