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激发黏土砖微粉及其制备方法、胶凝材料和再生砌砖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09880.7 | 申请日: | 2021-07-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6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 发明(设计)人: | 杨高强;张强;赵春祥;李永恒;刘守功;刘飞;李冰;王艳霞;郭宁宁;李威;周志刚;王福祥;靳江瀚;陈虹旭;周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城建华晟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7/24 | 分类号: | C04B7/24;C04B7/36;C04B28/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孙铭侦 |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焦各庄***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激发 黏土 砖微粉 及其 制备 方法 材料 再生 砌砖 | ||
本申请涉及建筑垃圾处理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激发黏土砖微粉及其制备方法、胶凝材料和再生砌砖。一种激发黏土砖微粉,其原料包括重量比为100:(0.01‑0.06)的建筑垃圾黏土砖微粉和醇胺类激发剂;所述醇胺类激发剂选自二乙醇单异丙醇胺和三异丙醇胺中的至少一种;其制备方法为:先将建筑垃圾黏土砖粉碎得建筑垃圾黏土砖微粉;而后向建筑垃圾黏土砖微粉中加入醇胺类激发剂混合制得激发黏土砖微粉;其作为胶凝材料和再生砌砖的原料。本申请显著提高了激发黏土砖微粉的强度活性,大大提高了应用激发黏土砖微粉的再生砌砖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垃圾处理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激发黏土砖微粉及其制备方法、胶凝材料和再生砌砖。
背景技术
据统计,每1万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建筑垃圾500-600吨,而拆除1万平方米旧建筑,将产生7000-1.2万吨建筑垃圾。我国建筑垃圾数量已经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以上。
其中黏土砖占建筑垃圾总量的很大一部分,黏土砖是以火山灰质材料为主,含有活性矿物成份,其中的二氧化硅和氧化铝含量较高,磨细后可作为胶凝材料代替水泥、粉煤灰、矿粉等掺合料,制作成再生砌砖,从而实现对建筑垃圾黏土砖的再利用。但是由于黏土砖的抗压强度低、吸水率大等不利特性,严重降低了黏土砖的回收利用率。
目前主要通过复合激发、碱激发、硫酸盐激发等手段对黏土砖微粉进行激发,以提高其强度活性指数,从而提高黏土砖的回收率;但是在砌砖的实际应用中,复合激发需要掺加的高钙磨细矿粉市场紧缺,并且质量难控制,不利于大批量生产;碱激发和硫酸盐激发手段,在成型后砌砖反碱严重,大大降低了砌砖的强度。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再生砌砖的质量,本申请提供一种激发黏土砖微粉及其制备方法、胶凝材料和再生砌砖。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激发黏土砖微粉,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激发黏土砖微粉,以重量份数计,其原料包括重量比为100:(0.01-0.06)的建筑垃圾黏土砖微粉和醇胺类激发剂;
所述建筑垃圾黏土砖微粉的细度为0.45mm-0.6mm;
所述醇胺类激发剂选自二乙醇单异丙醇胺和三异丙醇胺中的至少一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醇胺类激发剂对黏土砖微粉进行激发,通过络合作用与玻璃体中的活性Al2O3和SiO2反应,促进Si-O和Al-O键断裂,从而使得玻璃体解聚,反应生成较多细小的C-S-H和C-A-H凝胶,增强了水化效率,并激发黏土砖微粉与水产生更多水化产物,有效提高了黏土砖微粉应用时的质量。
优选的,所述醇胺类激发剂为二乙醇单异丙醇胺,二乙醇单异丙醇胺和建筑垃圾黏土砖微粉重量比为100:(0.01-0.03)。
优选的,所述醇胺类激发剂为三异丙醇胺,三异丙醇胺和建筑垃圾黏土砖微粉重量比为100:(0.04-0.06)。
优选的,所述建筑垃圾黏土砖微粉中的混凝土微粉含量低于20wt%。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微粉的活性强度较低,建筑垃圾黏土砖微粉中混凝土微粉的含量低于20wt%时,对建筑垃圾黏土砖微粉的整体活性强度影响较小。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激发黏土砖微粉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物理激发:取建筑垃圾黏土砖,粉碎得建筑垃圾黏土砖微粉;
化学激发:向建筑垃圾黏土砖微粉中按上述比例加入醇胺类激发剂混合制得激发黏土砖微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对建筑垃圾黏土砖微粉进行物理激发,增强建筑垃圾黏土砖微粉自身的活性强度;而后向建筑垃圾黏土砖微粉中加入占建筑垃圾黏土砖微粉重量 0.01-0.06%的醇胺类激发剂混合制得激发黏土砖微粉,大大提高了激发黏土砖微粉的活性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城建华晟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城建华晟交通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098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