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成像镜头、取像模组与电子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798972.X | 申请日: | 2021-07-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438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 发明(设计)人: | 蔡谆桦;赖昱辰;周明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7/02 | 分类号: | G02B7/02;G02B7/00;G03B17/12;G03B3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刘金凤;臧微微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成像 镜头 模组 电子 装置 | ||
本发明揭露一种成像镜头、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成像镜头包含透镜和通孔元件;成像镜头的成像光路通过透镜的光学部;通孔元件环绕成像光路并形成通孔,且通孔元件接触透镜的物侧或像侧;通孔元件包含第一锥面、第二锥面及承靠面;第一锥面和第二锥面以成像光路为轴心环绕成像光路,且第二锥面较第一锥面靠近通孔;承靠面垂直于成像光路并与透镜实体接触;当成像镜头于第一环境时,第一锥面与透镜实体接触,第二锥面与透镜间隔设置,且通孔与光学部对正;当成像镜头于第二环境时,第二锥面与透镜实体接触,第一锥面与透镜间隔设置,且通孔与光学部对正。取像模组具有成像镜头。电子装置具有取像模组。本发明可维持光学元件之间在成像光路上的对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镜头、取像模组与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电子装置的成像镜头和取像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更加精进,使得电子感光元件性能有所提升,像素可达到更微小的尺寸,因此,具备高成像质量的光学镜头俨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此外,随着科技日新月异,配备光学镜头的手机装置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对于光学镜头的要求也是更加多样化。
近年来,电子产品朝向轻薄化发展,然传统的光学镜头已难以同时满足微型化和高成像质量的需求。现今的取像模组多具有自动对焦、光学防手震及变焦等功能,然为了实现所述各种功能,取像模组的结构变得相对复杂且其尺寸也随之增加,从而使得电子装置的体积增大。一般公知的光学镜头在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时,其透镜、通孔件等光学元件之间在成像光路上容易发生轴向偏移的情形而无法彼此对正,导致成像质量的下降。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提到的问题,本发明揭露一种成像镜头、取像模组与电子装置,有助于解决先前技术中光学镜头在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时,其透镜、通孔件等光学元件之间在成像光路上容易发生轴向偏移的情形而无法彼此对正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包含一第一透镜以及一通孔元件;第一透镜具有一光学部,且成像镜头的一成像光路通过光学部;通孔元件环绕成像光路并形成一通孔,且通孔元件面向且实体接触第一透镜的物侧或像侧;通孔元件面向第一透镜的一侧包含一第一锥面、一第二锥面以及一承靠面;第一锥面以成像光路为轴心环绕成像光路;第二锥面以成像光路为轴心环绕成像光路,且第二锥面较第一锥面靠近通孔;承靠面实质上垂直于成像光路,且承靠面与第一透镜实体接触;当成像镜头处于一第一环境时,第一锥面与第一透镜实体接触,第二锥面与第一透镜间隔设置,且通孔与光学部对正;当成像镜头处于一第二环境时,第二锥面与第一透镜实体接触,第一锥面与第一透镜间隔设置,且通孔与光学部对正;其中,第一环境与第二环境具有以下至少一关系:
温度依赖关系,其中第一环境的温度为Ta,第二环境的温度为Tb,其满足下列条件:6K≤|Ta-Tb|≤198K;以及
湿度依赖关系,其中第一环境的相对湿度为RHa,第二环境的相对湿度为RHb,其满足下列条件:14%≤|RHa-RHb|≤81%。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包含一第一通孔元件以及一第二通孔元件;第一通孔元件环绕成像镜头的一成像光路并形成一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元件环绕成像光路并形成一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元件面向且实体接触第一通孔元件的物侧或像侧;第一通孔元件面向第二通孔元件的一侧包含一第一锥面、一第二锥面以及一承靠面;第一锥面以成像光路为轴心环绕成像光路;第二锥面以成像光路为轴心环绕成像光路,且第二锥面较第一锥面靠近第一通孔;承靠面实质上垂直于成像光路,且承靠面与第二通孔元件实体接触;当成像镜头处于一第一环境时,第一锥面与第二通孔元件实体接触,第二锥面与第二通孔元件间隔设置,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对正;当成像镜头处于一第二环境时,第二锥面与第二通孔元件实体接触,第一锥面与第二通孔元件间隔设置,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对正;其中,第一环境与第二环境具有以下至少一关系:
温度依赖关系,其中第一环境的温度为Ta,第二环境的温度为Tb,其满足下列条件:23K≤|Ta-Tb|≤195K;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89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