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轴双电机双速比电驱动总成及电动汽车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790406.4 | 申请日: | 2021-07-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46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 发明(设计)人: | 钱志超;赵慧超;王宇;高方;郭璐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H37/08 | 分类号: | F16H37/08;F16D41/00;H02K7/10;H02K7/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林波 |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轴 电机 速比 驱动 总成 电动汽车 | ||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同轴双电机双速比电驱动总成及电动汽车。所述同轴双电机双速比电驱动总成,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第一速比减速机构、第二速比减速机构和中间轴,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同轴设置且可独立驱动,能够较好地兼顾整车动力性与经济性需求;第二驱动电机通过第二速比减速机构将动力直接传递给中间轴,第一驱动电机通过第一速比减速机构中的单向离合器将动力直接传递给中间轴,机械地实现第一驱动电机与中间轴的传动连接与断开,无需换挡操纵机构及额外的控制单元,无双速比换挡或模式切换的动力中断与冲击,整车舒适性好;同时结构简单、零部件少,系统可靠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同轴双电机双速比电驱动总成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普遍采用单电机单速比减速器的电驱动总成结构,为实现更快的起步及加速响应,需要增加电机扭矩或者提高减速器速比;为满足高速平稳与静谧的动力输出,需要提升电机最高工作转速,提高齿轮加工及电驱装配精度;而为实现更高的电驱动总成综合使用效率,需要电驱动总成在很宽的转速范围内均达到高的系统效率。这些对于单电机单速比减速器的电驱动总成很难兼顾,同时大的电机扭矩及高的制造精度也使得电驱动总成的成本大幅升高,无法完全满足用户的诉求。
因此,亟待需要一种同轴双电机双速比电驱动总成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轴双电机双速比电驱动总成,能够较好地兼顾整车动力性与经济性需求,结构简单,无双速比换挡或模式切换的动力中断和冲击,整车舒适性更好,零部件少,易加工制造,总成成本低。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通过应用上述同轴双电机双速比电驱动总成,整车舒适性好,操控简单便捷,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同轴双电机双速比电驱动总成,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第一速比减速机构、第二速比减速机构和中间轴,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同轴设置且可独立驱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通过所述第二速比减速机构将动力直接传递给所述中间轴,所述第一速比减速机构包括第一速比主动齿轮、第一速比从动齿轮和单向离合器;
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单向离合器与所述第一速比主动齿轮同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速比从动齿轮与所述中间轴传动连接;或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速比主动齿轮同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速比从动齿轮通过所述单向离合器与所述中间轴传动连接。
作为所述同轴双电机双速比电驱动总成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二速比减速机构包括依次传动啮合的第二速比主动齿轮和第二速比从动齿轮,所述第二速比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同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速比从动齿轮与所述中间轴传动连接。
作为所述同轴双电机双速比电驱动总成的可选方案,所述同轴双电机双速比电驱动总成还包括输出主动齿轮、输出从动齿轮和差速器总成,所述输出主动齿轮和输出从动齿轮相啮合,所述输出主动齿轮与所述中间轴同轴传动连接,所述输出从动齿轮与所述差速器总成的外壳固定连接。
作为所述同轴双电机双速比电驱动总成的可选方案,所述输出主动齿轮位于所述第一速比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二速比从动齿轮之间。
作为所述同轴双电机双速比电驱动总成的可选方案,所述输出从动齿轮的转轴通过螺栓连接、铆接或焊接与所述差速器总成的外壳固定连接。
作为所述同轴双电机双速比电驱动总成的可选方案,所述同轴双电机双速比电驱动总成还包括一级输入轴,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一级输入轴花键连接。
作为所述同轴双电机双速比电驱动总成的可选方案,所述同轴双电机双速比电驱动总成还包括二级输入轴,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二级输入轴花键连接,所述二级输入轴与所述一级输入轴同轴转动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04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