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残差网络与特征差拟合的异纤分类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783128.X | 申请日: | 2021-07-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16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 发明(设计)人: | 魏巍;曾霖;张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智目智能技术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 主分类号: | G06V10/764 | 分类号: | G06V10/764;G06V10/82;G06N3/04;G06N3/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珞***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网络 特征 拟合 分类 方法 | ||
1.一种基于残差网络与特征差拟合的异纤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设计异纤分类基础网络CottonNet,用于在图像特征上对异纤和棉花进行分类识别;
所述CottonNet包含6个卷积层,其参数使用塔式结构,所述CottonNet前面两层主要用于底层特征的提取,再使用四层卷积层提取图像的高层特征,其最后的卷积层没有进行池化,在每个所述卷积层的输出部分都增加非线性激活函数LeakyReLU;
所述CottonNet的分类模型使用Softmax作为分类器,假设输入样本为I,输入样本为图像或向量,经过卷积神经网络操作,得到输出向量为f=[a1,a2,...,aN],属于指定类别k的概率为:
S2、在S1中的CottonNet基础上引入残差网络,并定义残差模块,得到改进后的网络结构CottonNet-Res,所述CottonNet-Res采用后四层卷积层增强高层特征提取能力,提高异纤分类准确率;
所述残差模块将模块输入特征与最终的输出特征级联,其中选择两层卷积作为基础残差模块,两层卷积分别定义为Layer1与Layer2,输入特征经过两层处理后的输出分别为ω1与ω2,输出的特征为ω0=ω1+ω2;
S3、针对复杂环境下的异纤分类,在S2中CottonNet-Res的基础上,通过特征差拟合得到改进算法CottonNet-Fusion;
所述CottonNet-Fusion将复杂环境下的样本设计额外的网络分支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与正常图片训练分支进行特征融合,在输出阶段,计算主网络与分支网络特征输出均方误差,作为特征差来拟合两分支输出特征向量,通过一个卷积层对两分支的输出进行特征融合,最终的分类结果使用正常样本的标签,即整体网络使用了特征差与分类损失来约束训练,实现复杂环境下分类准确率的提升;
所述CottonNet-Res中,假定无残差模块的级联分支,正常单层网络的输出可以表示为式(2-2):
其中,H是单层网络的卷积相关运算,g代表单层的输出激活函数,卷积神经网络由式(2-2)组成,通过增加式(2-2)可得到更多关于图像的特征算子,即加深神经网络;网络的参数训练是通过基于梯度的反向传播算法优化,具体训练过程如下:当前层使用前向传播输入信号,然后反向传播误差并使用函数求导方法得到梯度,进而更新当前层参数,当前层l的参数更新需要计算损失∈的导数,定义误差项为:
按照反向传播的链式法则,δl依赖于下一层的误差项δl+1,修改(2-3)为:
定义传播梯度:
当γl<1时,第l层的误差项与l+1层相比减小,在反向传播算法下,梯度逐渐减小,参数也不再更新,即梯度消失现象;当γl>1时,梯度逐渐增大,即梯度爆炸现象;在网络加深过程中,γl的值存在不确定性,针对这种问题,提出残差网络;残差网络在基础网络中构造残差分支,以跳层连接的形式,直接级联输入与输出特征,残差网络模块的输出为式(2-6):
zl=H(al-1)=al-1+F(al-1) (2-6)
其中F(al-1)为残差函数,输入的特征al-1可以从任意网络低层直接传播到高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残差网络与特征差拟合的异纤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ottonNet-Fusion的网络输入是图片对,由正常环境下的样本与复杂环境下样本组成,假定输入的图像对为(s,c),其中s为正常样本,c为复杂样本图像,由s通过一系列随机的图像模糊,图像噪声扰动方法生成,两组网络学习的特征输出向量为(fs,fc),计算两者的均方误差损失方法为式(2-7):
最后的损失函数定义为式(2-8)及(2-9):
其中α与β为两类标签的权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智目智能技术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未经武汉智目智能技术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312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