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坑的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741117.5 | 申请日: | 2021-07-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91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 发明(设计)人: | 王宝德;刘鹏;胡军;董春郁;曹国瑞;于成江;范泽驰;崔军;刘淇;李薄文;张旭;林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吴怡雯 |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支护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坑的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围绕待开挖的基坑且间隔打设于地层的若干支撑件,每个支撑件包括顶端相重叠且底端相互远离的两根管桩,两根管桩之间具有设定夹角,管桩的顶端低于地面且底端位于待开挖的基坑底面的下方;以及浇筑形成于若干支撑件的顶部的冠梁,以连接若干支撑件,且冠梁的顶面与地面平齐。本发明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支护结构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大的问题,缩短了施工周期,且对结构空间的限制小,避免水泥粉尘或泥浆污染周围环境,能够符合绿色施工的要求,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指一种基坑的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土地资源日趋紧缺、施工节奏日趋加快的背景下,绿色建造、快速建造已成为行业趋势,软土地区传统基坑支护形式——间隔排列的桩排式支护,因其施工周期长、结构空间限制大、水泥粉尘或泥浆易污染环境等原因已不再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不能符合绿色施工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坑的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解决了传统支护结构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大的问题,缩短了施工周期,且对结构空间的限制小,避免水泥粉尘或泥浆污染周围环境,能够符合绿色施工的要求,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坑的支护结构,包括:
围绕待开挖的基坑且间隔打设于地层的若干支撑件,每个支撑件包括顶端相重叠且底端相互远离的两根管桩,两根管桩之间具有设定夹角,管桩的顶端低于地面且底端位于待开挖的基坑底面的下方;以及
浇筑形成于若干支撑件的顶部的冠梁,以连接若干支撑件,且冠梁的顶面与地面平齐。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坑的支护结构,通过沿待开挖的基坑间隔打设若干支撑件,且支撑件包括顶端相重叠且底端相互远离的两根管桩,进而在管桩的顶部浇筑形成冠梁,该管桩可采用混合配筋预应力管桩,以对地层进行支护,解决了传统支护结构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大的问题,缩短了施工周期,且对结构空间的限制小,避免水泥粉尘或泥浆污染周围环境,能够符合绿色施工的要求,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本发明基坑的支护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喷射形成于支撑件的两根管桩之间且靠近两根管桩的顶端的填充层,以填充两根管桩之间的间隙。
本发明基坑的支护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竖直打设于地层且对应待开挖的基坑的转角处设置的若干立柱,该立柱与周围的支撑件通过冠梁固定连接。
本发明基坑的支护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连接于若干立柱之间且对应待开挖的基坑的转角处设置的斜撑。
本发明基坑的支护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支撑件的两根管桩沿铅垂方向对称设置,且两根管桩均呈倾斜状。
本发明基坑的支护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每根管桩与铅垂方向的夹角为10°。
本发明基坑的支护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支撑件的一根管桩竖直设置,另一根管桩向靠近待开挖的基坑的方向倾斜。
本发明基坑的支护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设定夹角为20°。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坑的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若干支撑件,将若干支撑件沿待开挖的基坑间隔打设于地层,若干支撑件的顶端低于地面且底端位于待开挖的基坑底面的下方;
于若干支撑件的顶部浇筑形成冠梁,以连接若干支撑件,且冠梁的顶面与地面平齐。
本发明基坑的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
开挖基坑时,于每一支撑件的两根管桩之间挂网喷射混凝土形成填充层,以填充两根管桩之间的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11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