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包覆铜包钢的生产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730798.5 | 申请日: | 2021-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03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 发明(设计)人: | 安绘竹;任玉辉;帅习元;尹一;车安;徐曦;王宏亮;张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C1/20 | 分类号: | B21C1/20;B21B37/74;B21B37/76;C22C38/00;C22C38/02;C22C38/04;C22C38/06 |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4 | 代理人: | 陶新亚 |
| 地址: | 11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包覆铜 包钢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覆铜包钢的生产方法,生产过程为:将盘条经清洗、干燥、包覆焊后制成包覆铜包钢盘条,再经拉拔、退火、表面钝化及收线工序制成包覆铜包钢成品;其中拉拔工序采用连续拉拔方式,将直径为的包覆铜包钢盘条直拉至直径为然后进行一次退火,再拉拔至成品直径。本发明采用导电钢盘条为原料直接包覆铜,然后拉拔为成品规格钢丝,通过控制盘条的组织性能均匀性、拉拔性及导电率,满足包覆铜包钢的各项指标要求,而且只需进行一次退火,省去了预拉拔工序,实现了工序减量化,节能降耗,降低了加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覆铜包钢线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规格盘条生产包覆铜包钢的方法。
背景技术
铜包钢是铜包着钢丝,也就是钢丝外围包裹铜层的复合线材。在通讯电讯领域中,铜包钢线融合了钢的抗拉强度及韧性(为纯铜线的2倍)、铜的导电性能及高频特性,且质量轻(比纯铜线轻12%),无蠕变,经受得起风雪冰苞的袭击,经得起大跨度、盐雾和易腐蚀环境,能够减少传输信息的畸变、失真,提高了传输质量,同时还具有节约铜材、降低成本等优点,是纯铜线产品的理想替代品。铜包钢线广泛应用于平行双芯电话用户通信的芯线、各种电子元器件的接插件、军用被复线芯线、电力传输和电话线路的架空线、电气化铁路及电气化轻轨接触网架空线、电力电缆的编织屏蔽线、铜包钢铰线承力索及吊弦、电力工业接地棒等。
近年来,随着通讯行业、电子信息行业不断发展,铜包钢线产品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同时对产品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覆铜包钢主要应用在同轴电缆、安防线等高精端、高电导率领域,常规铜包钢丝的生产工艺为:盘条—拉拔—退火—镀铜—成品铜包钢丝。而包覆铜包钢采用导电钢盘条—包覆铜—拉拔的工艺生产,为保证盘条拉拔性能和使用性能,对盘条各项指标均提出了极严格的要求,生产过程控制难度非常大。
授权公告号为CN102268595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铜包钢用钢及其生产方法”其只涉及铜包钢盘条的生产方法,不涉及包覆铜包钢的生产过程;公开号为CN109433835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大规格绞线电镀铜包钢丝的生产方法”,其与本发明所述包覆铜包钢的生产工艺完全不同,且未涉及盘条的生产工艺;公开号为CN109396200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包覆铜包钢用大规格钢丝前处理的生产工艺”,其只涉及采用导电钢盘条作为原材料生产包覆铜钢丝的前处理工艺,不涉及包覆铜及后续的包覆铜包钢的生产工艺;授权公告号为CN103531301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采用焊接包覆法生产软态铜包钢线的工艺”,公开号为CN109290388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铜包钢导线连续包覆轧制生产工艺”,均采用预拉拔+包覆铜+(轧制)+拉拔工艺生产包覆铜包钢,且中间需要两次以上退火处理,工序复杂,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覆铜包钢的生产方法,采用导电钢盘条为原料直接包覆铜,然后拉拔为成品规格钢丝,通过控制盘条的组织性能均匀性、拉拔性及导电率,满足包覆铜包钢的各项指标要求,而且只需进行一次退火,省去了预拉拔工序,实现了工序减量化,节能降耗,降低了加工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包覆铜包钢的生产方法,生产过程为:将盘条经清洗、干燥、包覆焊后制成包覆铜包钢盘条,再经拉拔、退火、表面钝化及收线工序制成包覆铜包钢成品;其中拉拔工序采用连续拉拔方式,将直径为的包覆铜包钢盘条直拉至直径为然后进行一次退火,再拉拔至成品直径;拉拔首道次采用25%以上的大压缩比进行拉拔,后续道次单道次的压缩比为15%~20%;退火工艺具体为:加热温度840±10℃,加热时间2h以上,保温4h以上后,随炉冷却。
所述盘条的化学成分及其质量百分含量为:C≤0.010%,Si≤0.010%,Mn≤0.20%,P≤0.015%,S≤0.015%,Al≤0.015%,N≤0.005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所述盘条的生产过程为:
1)经冶炼、连铸后的板坯切割成方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07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