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引熄弧板的角隅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719593.7 | 申请日: | 2021-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06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 发明(设计)人: | 高鹏;朱文斌;李轶兵;张玉莹;王善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K9/067 | 分类号: | B23K9/067;B23K9/3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湾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9 | 代理人: | 倪继祖 |
| 地址: | 200137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带引熄弧板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带引熄弧板的角隅结构,包括第一板材、第二板材和弧槽,所述第一板材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板材,所述第一板材与第二板材顶端的一侧之间设置有安装结构,所述第一板材与第二板材一侧之间的顶端与底端分别设有拼接结构,所述第一板材与第二板材一侧之间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锁紧结构。该带引熄弧板的角隅结构通过在弧槽的内部设置有辅助焊接结构,在现场按照节点形式对T型板进行角隅切割,使弧槽处的一侧自带引熄弧板,该带引熄弧板的角隅结构能够直接有效地解决T型材腹板对接焊接时引熄弧板的需求,且豁口的设置亦便于后续的切割,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及焊接质量,解决了需现场切割制作引熄弧板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板装配部件技术领域,具体为带引熄弧板的角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船舶的T型材腹板对接焊采用CO2气体保护焊需要在对接焊缝起始处增加引熄弧板,使用的引熄弧板往往就地取材,且焊接结束后引、熄弧板去除困难,稍不注意容易破坏母材,若同时去除引、熄弧板,所需打磨工作量较大易耗费时间。
新专利考虑使用新型角隅结构实现T型材腹板自带引熄弧板,提高现场工作效率及焊接质量。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1)传统的角隅结构需额外切割其他的板材对焊接处进行辅助支撑,其安装与切割皆耗费大量时间;
(2)传统的角隅结构的顶部缺未设置连接安装的结构,固定后T型板连接处易受压力而分散裂开;
(3)传统的角隅结构在进行T型板的拼接时,需手动对二者进行限位,费时费力不说,亦存在错位的隐患;
(4)传统的角隅结构即使对T性板材进行拼接方面的限位,板材之间仍存在一定的间隙,易影响焊接效果;
(5)传统的角隅结构的弧槽内壁多数平滑光亮,在安装连接他物时,二者之间固定的稳定程度难以维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带引熄弧板的角隅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需现场切割制作引熄弧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带引熄弧板的角隅结构,包括第一板材、第二板材和弧槽,所述第一板材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板材,所述第一板材与第二板材顶端的一侧之间设置有安装结构,所述第一板材与第二板材一侧之间的顶端与底端分别设有拼接结构,所述第一板材与第二板材一侧之间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锁紧结构,所述第一板材与第二板材一侧的底端分别设置有弧槽,所述弧槽的内部设置有辅助焊接结构;
所述辅助焊接结构包括引熄弧板,所述引熄弧板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板材与第二板材一侧的底端,所述引熄弧板与第一板材与第二板材之间的一侧分别设置有豁口,所述弧槽内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多组摩擦颗粒,所述弧槽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多组凹槽。
优选的,所述安装结构由滑板、螺钉、滑槽、限位槽、连接块和螺纹孔组成,所述限位槽设置在第一板材与第二板材顶端一侧之间的中间位置处,所述限位槽内部的一侧之间活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滑板,所述连接块的内部设置有多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螺钉,所述滑槽分别设置在第一板材与第二板材顶部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滑板的底端嵌在滑槽的内部,所述滑板与滑槽处于同一水平面。
优选的,所述螺纹孔及螺钉于滑板的内部呈等间距排列。
优选的,所述拼接结构由插槽、插块、卡块、压缩弹簧、滑杆、内置槽和卡槽组成,所述插槽分别设置在第一板材一侧的顶端与底端,所述插槽内部的顶端与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两组滑杆,所述滑杆一端的一侧之间活动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一端设置有两侧内置槽,所述卡块与插槽之间的顶端与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两组压缩弹簧,所述插块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板材一侧的顶端与底端,所述插块的顶端与底端分别设置有卡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195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