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光触控部件的制作方法及透光触控部件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719218.2 | 申请日: | 2021-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70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 发明(设计)人: | 李卫国;陈立亮;陈立明;张续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B32B9/00;B32B9/04;B32B27/00;B32B27/06;B32B27/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睿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96 | 代理人: | 谢建云;赵爱军 |
| 地址: | 400044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光 部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光触控部件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基于碳纤维材料制成预成型装饰面板;基于透明材料制成零件骨架;在所述零件骨架的上表面形成图案层;将所述零件骨架固定在所述装饰面板的下表面;在所述零件骨架的下表面贴合与所述图案层相对应的触控传感膜;以及在所述零件骨架的背部安装光源,得到透光触控部件,其中,在打开所述光源时,所述图案层投射在所述装饰面板上显示。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透光触控部件。根据本发明的透光触控部件的制作方法制成的透光触控部件,不仅能起到装饰效果,而且实现了透光触控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透光触控部件的制作方法及透光触控部件。
背景技术
汽车作为人们生活出行的重要消费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汽车的性能、外观以及安全性。人们对于汽车的需求,已从单纯的出行需求转变为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视觉体验追求。
3D立体效果的真碳纤维装饰,科技感强,产品光泽度高,有晶莹剔透感,且碳纤维特殊的纹路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也因此,碳纤维在高端车型的应用越来越多。但,目前碳纤维装饰件不仅加工成本高,而且,其主要作用仅在于给驾乘者带来舒适的视觉和触觉体验,仅起到装饰作用,而不能实现透光触控功能,这导致汽车内饰结构单一、不具备功能性。
随着汽车内饰智能化的发展,如何将传统内饰工艺技术结合电控技术来实现塑电一体化,是汽车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
为此,需要一种透光触控部件的制作方法,利用该方法制作出透光触控部件,以解决上述技术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透光触控部件的制作方法及透光触控部件,以解决或至少缓解上面存在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透光触控部件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基于碳纤维材料制成预成型装饰面板;基于透明材料制成零件骨架;在所述零件骨架的上表面形成图案层;将所述零件骨架固定在所述装饰面板的下表面;在所述零件骨架的下表面贴合与所述图案层相对应的触控传感膜;以及在所述零件骨架的背部安装光源,得到透光触控部件,其中,在打开所述光源时,所述图案层投射在所述装饰面板上显示。
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透光触控部件的制作方法中,基于碳纤维材料制成预成型装饰面板的步骤包括:在模具的顶面形成脱模剂层;在所述脱模剂层上形成树脂组合物层;在所述树脂组合物层上形成碳纤维织物层;以及基于预定温度对所述模具进行加热,以便基于所述树脂组合物层和碳纤维织物层形成预成型装饰面板。
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透光触控部件的制作方法中,所述预定温度为40~80℃。
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透光触控部件的制作方法中,所述图案层上包括透光纹理图案、以及一个或多个触控图标。
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透光触控部件的制作方法中,在所述零件骨架的上表面形成图案层的步骤包括:在所述零件骨架的上表面形成油漆层;基于镭雕工艺对所述油漆层进行处理,以形成所述图案层。
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透光触控部件的制作方法中,所述油漆层为黑色遮光油漆层。
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透光触控部件的制作方法中,所述油漆层包括可透过第一波段光的第一部分油漆层、以及可透过第二波段光的第二部分油漆层。
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透光触控部件的制作方法中,所述第一波段光为红色波段光,第二波段光为黄色波段光。
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透光触控部件的制作方法中,将所述零件骨架固定在装饰面板的下表面包括:通过热压合工艺将所述零件骨架固定在装饰面板的下表面。
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透光触控部件的制作方法中,所述预成型装饰面板的厚度为0.3~0.8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192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