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芯体侧板改进的防变形汽车散热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710714.1 | 申请日: | 2021-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7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 发明(设计)人: | 尚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十堰车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D21/00 | 分类号: | F28D21/00;F28F9/02;F28F9/26;F01P11/02;F01P11/04 |
| 代理公司: | 湖北天领艾匹律师事务所 42252 | 代理人: | 程明 |
| 地址: | 442000 湖北省十堰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芯体侧板 改进 变形 汽车 散热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芯体侧板改进的防变形汽车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侧壁安装有散热栅栏,所述散热器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水室组件,所述散热器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石墨泡沫组件,所述石墨泡沫组件包括石墨泡沫,所述石墨泡沫的顶壁和底壁均设置有铜制分离隔板组件,所述铜制分离隔板组件包括铜制分离隔板,所述石墨泡沫的两侧壁均设置有边缘罩组件,具体涉及汽车散热器技术领域。该芯体侧板改进的防变形汽车散热器,通过将水筒、文氏管、锥管、弯管、第二连接筒和翅板设置为连接的冷却液流动体系,并通过翅片增大冷却水的散热面积,实现了装置均匀散热的效果,解决了石墨泡沫远离水室部分散热不佳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散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芯体侧板改进的防变形汽车散热器。
背景技术
汽车散热器属于汽车冷却系统,发动机水冷系统中的散热器由进出水室、主片及散热器芯等三部分构成,是汽车发动机重要的冷却部件,一般情况下,汽车散热器的构造会因汽车品牌和类型略有不同,但其冷却机理没有变化。
在芯体侧板改进的防变形汽车散热器中,由于其水室仅与石墨泡沫制成的散热器芯的一侧活动连接,致使石墨泡沫远离水室部分的温度较之靠近水室部分的温度高,导致石墨泡沫支撑的散热器芯的散热效果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芯体侧板改进的防变形汽车散热器,以解决现有的芯体侧板改进的防变形汽车散热器中,石墨泡沫远离水室的部分散热效果下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芯体侧板改进的防变形汽车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侧壁安装有散热栅栏,所述散热器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水室组件,所述散热器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石墨泡沫组件,所述石墨泡沫组件包括石墨泡沫,所述石墨泡沫的顶壁和底壁均设置有铜制分离隔板组件,所述铜制分离隔板组件包括铜制分离隔板,所述石墨泡沫的两侧壁均设置有边缘罩组件,所述边缘罩组件包括边缘罩,所述铜制分离隔板和边缘罩组件均与石墨泡沫活动连接,所述铜制分离隔板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一连接筒,所述第一连接筒的内部安装有文氏管,所述石墨泡沫与边缘罩组件连接面的邻面设置有翅板,所述翅板靠近石墨泡沫的一侧安装有翅片,所述翅板的顶壁和底壁均安装有弯管,两个所述弯管相对的一端均连接有锥管,两个所述锥管相对的一端均与文氏管活动连接,所述水室组件包括水室,所述水室靠近散热器的一端设置有若干个水筒,所述水筒与文氏管活动连接,两个所述铜制分离隔板的相对侧设置有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铜制连接板,所述铜制连接板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二连接筒,所述第二连接筒的两端均与第一连接筒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边缘罩的顶壁和底壁均焊接有第一插块,所述铜制分离隔板靠近边缘罩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块与插槽活动连接。
优选的,包括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铜制连接座,所述铜制连接座与铜制分离隔板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文氏管为两端口径均大于中间口径的管道,所述文氏管的一端口径大于水筒口径,所述文氏管的另一端口径小鱼第二连接筒口径。
优选的,所述铜制连接座的两侧壁均焊接有第二插块,所述铜制分离隔板靠近铜制连接座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块与第二插槽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边缘罩靠近石墨泡沫的一侧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与石墨泡沫卡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插槽为双口插槽,所述第一插块为双口插块,所述双口插槽与双口插块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水室的侧壁安装有注水口。
优选的,铜制连接座的底壁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第一插块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散热器与水室组件连接面的邻面安装有边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十堰车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十堰车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107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