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扇形折叠的微型越障助行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667407.X | 申请日: | 2021-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5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 发明(设计)人: | 喻洪流;王路帮;喻雪琴;陈奕希;孟巧玲;梁香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H3/04 | 分类号: | A61H3/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郑立 |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扇形 折叠 微型 越障 助行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扇形折叠的微型越障助行器,包括电池快拆杆、扶手、前支撑杆、U型支撑架、凸轮弹簧组合装置、越障前轮、后轮、座椅模块和伸缩支撑杆;扶手、前支撑杆和U型支撑架连接至电池快拆杆的两端,凸轮弹簧组合装置设置在该连接处;前轮连接至前支撑杆,后轮连接至U型支撑架,座椅模块和扶手之间通过伸缩支撑杆连接,座椅模块还连接至前支撑杆和U型支撑架;其中,凸轮弹簧组合装置能够锁定和松开,在松开时,扶手、前支撑杆和U型支撑架能够以电池快拆杆为旋转轴进行转动,从而打开或折叠微型越障助行器;在锁定时,使得助行器保持在当前状态。本发明采用多种机构,使得助行器折叠后占用空间小,方便在旅行途中携带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助行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扇形折叠的微型越障助行器。
背景技术
国内对助行器的研究设计相比国外起步较晚,随着老龄化程度逐步攀升,国内科研人员不得不重视老年人的需求,行走辅助器具,从以前的拐杖到现在的助行器、轮椅等,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老年人对助行器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助行器功能单一,例如,不能根据使用者需求调节高度,不能折叠,体积大,越障困难等,因而难以满足大多数老年人的需求。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扇形折叠的微型越障助行器,采用多种机构,使得助行器折叠后占用空间小,方便在旅行途中携带使用。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扇形折叠的微型越障助行器,包括电池快拆杆、一对扶手、一对前支撑杆、U型支撑架、一对凸轮弹簧组合装置、一对越障前轮、一对后轮、座椅模块和一对伸缩支撑杆;所述电池快拆杆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一对扶手的一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电池快拆杆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所述一对前支撑杆的一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电池快拆杆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所述U型支撑架的U型开口的两侧分别连接至所述电池快拆杆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所述一对凸轮弹簧组合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扶手、所述前支撑杆和所述U型支撑架的连接处;所述一对越障前轮分别连接至对应的所述前支撑杆的另一端,所述一对后轮分别连接至所述U型支撑架的U型底部的两侧;所述座椅模块的一侧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一对前支撑杆,所述座椅模块的另一侧可分离地连接至所述U型支撑架的两个侧壁;所述一对伸缩支撑杆分别可旋转地连接至对应的所述扶手和所述座椅模块;
其中,所述凸轮弹簧组合装置被配置为能够锁定和松开,在所述凸轮弹簧组合装置松开时,所述扶手、所述前支撑杆和所述U型支撑架能够以所述电池快拆杆为旋转轴进行转动,从而打开或折叠所述微型越障助行器;在所述凸轮弹簧组合装置锁定时,所述扶手、所述前支撑杆和所述U型支撑架保持不动。
进一步地,凸轮弹簧组合装置包括沿轴向依次连接的旋转手柄、第一横向止挡片、半圆柱凸轮机构、转盘、防尘罩、凸轮轴、螺旋弹簧和直线球轴承,所述凸轮弹簧组合装置被配置为在所述旋转手柄被旋转后,促使所述半圆柱凸轮机构工作,从而带动所述转盘和所述凸轮轴转动,挤压所述螺旋弹簧,使得所述直线球轴承移动,从而控制所述凸轮弹簧组合装置夹紧或松开。
进一步地,所述扶手包括悬梁和刹车手柄,所述悬梁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电池快拆杆,所述刹车手柄设置在所述悬梁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模块包括座椅板和限位旋钮,所述限位旋钮连接至所述前支撑杆,所述座椅板连接至所述限位旋钮;所述限位旋钮包括插槽、固定圆盘和锁止件,所述插槽、所述固定圆盘和所述锁止件沿轴向依次连接,所述插槽和所述固定圆盘之间具有空隙;所述锁止件被配置为能够将所述限位旋钮锁紧或松开。
进一步地,所述前支撑杆包括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椭圆槽,所述限位旋钮配合至所述多个椭圆槽中的一个。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支撑杆包括固定杆和伸缩杆,所述伸缩杆插入所述固定杆内且能够沿着所述固定杆伸缩移动,所述固定杆的一端通过D型旋钮连接至所述座椅模块,所述伸缩杆的一端通过D型旋钮连接至所述扶手的所述悬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74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