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燃机增压方法及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657557.2 | 申请日: | 2021-06-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22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 发明(设计)人: | 米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米建军 |
| 主分类号: | F02B39/00 | 分类号: | F02B39/00;F02B39/10;F02B37/00;F02B37/16;F02B31/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600 山东省青岛市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燃机 增压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内燃机增压方法及装置,一种内燃机增压方法,内燃机工作需要吸入气体和排出气体,本申请的方法是,以导流管连接内燃机排出气体与吸入气体之间,利用排出气体动能通过导流管带动吸入气体加速向内燃机内流动,提高内燃机吸入气体压力,一种内燃机增压装置,包括导流管,所述导流管进气端开口靠近内燃机进气管口,所述导流管出气端开口靠近内燃机排气管口,并分别与内燃机进气管和排气管形成涵道套管结构,从内燃机排出气体从所述涵道套管的其中一个涵道排出,带动所述涵道套管另一个涵道的空气加速流动,通过导流管传导,从而利用同样原理带动内燃机进气管空气加速向内燃机内流动,而给内燃机进气增加压力。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内燃机增压领域, 具体是一种内燃机增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自从人类发明制造了内燃机,内燃机因为其能够把化学能量转化成机械能量,传递给其他机构而实现非常多的应用,例如驱动汽车,食品加工机械,驱动工业机器,驱动火车飞机轮船等等,无处不在的内燃机使我们改变了世界,改变了生活,内燃机在使用过程中会有大约一半的能量以热能的方式浪费掉,这部分热能通过内燃机机体和排气释放,同时内燃机需要进气来进行燃烧工作,增加内燃机的进气压力可以提高内燃机的功率,现有技术中的增压方法是使用电子气泵和涡轮泵这两种方法,电子气泵利用电能驱动电子气泵工作增加进入内燃机的气压,涡轮泵利用内燃机的排气具有的能量驱动风扇和涡轮工作,增加内燃机的进气压力,电子泵需要消耗电量以电机驱动,涡轮泵内部具有高速旋转的叶轮涡轮,制作工艺复杂,反应滞后,这两者都需要转动部件,容易在使用中出现问题,因此常因为电力电器和转动部件损坏而影响内燃机的工作,因此内燃机需要更经济更安全可靠地增压方法才能保证内燃机的正常运行,从而保证内燃机所驱动的其他装置正常工作,现有上述内燃机的增压技术方案存在上述问题,经常需要检查维护,因此需要设计改进。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增压方法及装置,具体是利用内燃机的排气具有的热量和动能,通过管道传递至内燃机进气管附近,带动内燃机进气加速流入内燃机,实现无额外消耗能量和无转动部件地增加内燃机进气压力。
本申请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内燃机增压方法,内燃机工作需要吸入气体和排出气体,排出的气体具有动能,以导流管连接内燃机排出气体与吸入气体之间,利用排出气体动能,带动导流管内气体流动,通过导流管气体带动吸入气体加速向内燃机内流动,提高内燃机吸入气体压力;本申请的方法利用了互相靠近的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一种流体流过另一种流体附近,因为分子间的作用力会互相传递能量,当内燃机排出气体流过导流管附近,传递能量,引起导流管内气体流动,导流管内气体流过进气气体附近,传递能量给进气气体,引起进气气体加速流动,当进气气体加速向内燃机内流动,增加内燃机进气压力,提高内燃机输出功率;本申请利用导流管传递能量,使现有内燃机的排出气体和进气气体之间发生互相作用,比较现有技术,简单可靠,节约成本。
一种内燃机增压装置,包括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一端是出气外管,所述出气外管靠近与内燃机排气管连接的内管,所述内管与所述出气外管形成第一涵道套管结构,所述导流管另一端是进气外管,所述进气外管靠近与内燃机进气管连接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外管与所述进气口形成第二涵道套管结构,从内燃机排出气体从所述第一涵道套管的其中一个涵道排出,带动所述涵道套管另一个涵道的空气加速流动,通过导流管传导,从而利用同样原理带动所述第二涵道套管的空气加速向内燃机内流动,因而给内燃机进气增加压力;本申请的涵道套管结构具有以下特点,由至少两个涵道组成,当其中一个涵道的流体流动,会分子间作用力而形成流体压力变化,从而带动其他涵道流体的流动,通过导流管道传递这个变化,就可以把这个压力传递到其他位置,在本申请中就是把这个压力变化传递到内燃机的进气管,把内燃机排气气体所具有的能量传递给内燃机的进气气体,增加内燃机进气压力。
所述第一涵道套管的内管比较出气外管缩进,所述第二涵道套管的进气口比较进气外管缩进;内管比较外管缩进的结构能够有利于维持涵道的压力变化,使涵道间流体作用加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米建军,未经米建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75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装置与制作半导体装置的方法
- 下一篇:源极/漏极区域及其形成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