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养分暂储的柳叶堤栖息地生境恢复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626651.1 | 申请日: | 2021-06-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2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 发明(设计)人: | 黄钰铃;杨青瑞;薛万来;彭文启;周小国;淦方茂;陈文然;惠二青;张朋飞;骆辉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E02B3/02 | 分类号: | E02B3/02;E02B3/12;A01G3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何凡 |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养分 柳叶 栖息 生境 恢复 方法 | ||
1.一种基于养分暂储的柳叶堤栖息地生境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对现状沙堤依次进行形态改造,形成柳叶状沙堤;
S2:在柳叶状沙堤的两侧进行石笼镶边,在石笼中扦插柳枝,并滞留来水挟带养分,形成柳叶堤栖息地;
S3:在柳叶堤栖息地的堤首迎水坡面进行多层加固,并进行养分暂储;
S4:使用步骤S1至S3所述的方法进行潴水聚盐,完成柳叶堤栖息地生境恢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养分暂储的柳叶堤栖息地生境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进行形态改造的方法为:破除与中泓线水流流向夹角呈45°至90°的沙堤;保留与中泓线水流流向夹角呈45°以下的沙堤,堆填造堤,使沙堤与中泓线水流的夹角呈10°至30°;形成的沙堤为柳叶状,两侧堤缘呈流线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养分暂储的柳叶堤栖息地生境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进行石笼镶边的方法为:对现状砂坑的沙堤削坡,降低坡度至1:3,堤脚以双排柳木桩护脚,边缘以石笼镶边,迎水面石笼分两层或多层错落叠放,双排或多排;背水面石笼单排单层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养分暂储的柳叶堤栖息地生境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镶边石笼为铅丝石笼,其长、宽和高分别为50cm、50cm和30cm,铅丝石笼的孔径为2cm,其内部设置有粒径2-6cm的砾卵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养分暂储的柳叶堤栖息地生境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滞留来水挟带养分的方法为:将柳枝穿过镶边石笼的孔隙,并利用藤条进行缠绕,将柳枝斜向伸入水面上方,保持与水平方向夹角30°至6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养分暂储的柳叶堤栖息地生境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进行多层加固包括以下子步骤:
S31:对堤首迎水坡面削坡,降低坡度至1:5,将铅丝石笼沿柳叶堤栖息地的迎水坡面依次铺设呈鱼嘴形;
S32:在鱼嘴形铅丝石笼的表面固定铺设网格护坡网;
S33:将网格护坡网埋入柳叶堤底部,以双排柳木桩扎脚,完成迎水坡面的多层加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养分暂储的柳叶堤栖息地生境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1中,迎水坡面上的铅丝石笼错位铺设,呈鱼嘴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养分暂储的柳叶堤栖息地生境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2中,网格护坡网采用树枝、芦苇、藤条、柳条或茅草编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养分暂储的柳叶堤栖息地生境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进行养分暂储的方法为:在柳叶堤栖息地的河道底部铺设水生植物种植基质土,并在基质土中种植沉水植物及挺水植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养分暂储的柳叶堤栖息地生境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水生植物种植基质土的厚度为30-4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665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营养液的制备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黄烟烘烤自动上料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