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等离子体的焊接烟尘净化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617267.5 | 申请日: | 2021-06-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0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 发明(设计)人: | 黄自成;王克涛;朱健成;陈恣;高乐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 |
| 代理公司: | 芜湖创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81 | 代理人: | 周锟 |
| 地址: | 241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等离子体 焊接 烟尘 净化系统 方法 | ||
1.一种基于等离子体的焊接烟尘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等离子体的焊接烟尘净化系统包括:
吸尘结构,朝向焊接点,用于将所述焊接点所产生的粉尘吸入;
等离子体静电吸附装置(6),连通于所述吸尘结构,用于将所吸入的粉尘进行静电吸附以完成初步除尘;
洗尘装置,连通于所述等离子体静电吸附装置(6),用于将所述初步除尘后的能够溶于水的粉尘进行清洗过滤以完成去除;以及
氧化装置(9),连通于所述洗尘装置,用于将所述初步除尘后的无法溶于水的粉尘经过氧化反应去除,以得到净化后的气体排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等离子体的焊接烟尘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结构包括:朝向焊接点的吸尘罩(1)、一端连通于所述吸尘罩(1)另一端连通于涡轮(2)的连管(3)以及置于所述吸尘罩(1)和所述连管(3)之间的过滤网(2);其中,所述涡轮(2)能够提供吸入所述粉尘的吸力且远离所述吸尘罩(1)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等离子体静电吸附装置(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等离子体的焊接烟尘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体静电吸附装置(6)包括:
等离子体发生机构(5),连通于所述吸尘结构,用于将吸入的粉尘进行电晕电荷;以及
吸附装置(6),连通于所述等离子体发生机构(5),用于将已经过所述等离子体发生机构(5)的粉尘进行吸附,使得所吸入的粉尘完成初步除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等离子体的焊接烟尘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洗尘装置包括:
喷气管(19),连通于所述等离子体静电吸附装置(6),用于将已完成初步除尘的粉尘从侧面喷出;
洗尘箱(18),包覆于所述喷气管(19)的外侧且连通于所述氧化装置(9),用于承载能够溶于水的粉尘;以及
水雾喷头(17),置于所述洗尘箱(18)的侧面,且朝所述洗尘箱(18)的内部喷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等离子体的焊接烟尘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洗尘装置还包括:
水循环结构,一端连通于所述洗尘箱(18),且另一端连通所述水雾喷头(17),用于将所述洗尘箱(18)中溶有粉尘的水过滤后从所述水雾喷头(17)中喷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等离子体的焊接烟尘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装置(9)包括:
风机(23),连通于所述洗尘装置,用于将未溶于水的粉尘吸入;
第一溶液室(24),用于将所述风机(23)吸入的粉尘中的部分颗粒进行去除,其中所述部分颗粒包括HF和一部分NOX;
高温氧化室(25),用于将所述风机(23)吸入的粉尘中的CO氧化成CO2和另一部分的NOX转化为N2;以及
第二溶液室(27),用于将所述高温氧化室(25)产生的CO2去除,以得到净化后的气体排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等离子体的焊接烟尘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氧化室(25)包括:
腔室,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溶液室(24),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溶液室(27);以及
加热板(26),置于所述腔室中,用于给所述风机(23)吸入的粉尘中的CO氧化成CO2和另一部分的NOX转化为N2提供反应条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等离子体的焊接烟尘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溶液室(24)被配置为包含KOH和KMnO4的溶液的腔室;
所述第二溶液室(27)被配置为包含NaOH的溶液的腔室。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等离子体的焊接烟尘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2)的网口直径被配置为0.1-0.4μm。
10.一种基于等离子体的焊接烟尘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等离子体的焊接烟尘净化方法包括:
将焊接后产生的所吸入的粉尘进行静电吸附以完成初步除尘;
将已完成所述初步除尘后的能够溶于水的粉尘进行清洗过滤以完成去除;以及
将已完成所述初步除尘后的无法溶于水的粉尘经过氧化反应去除,以得到净化后的气体排放,其中所述无法溶于水的粉尘被配置为包括HF、NOX、CO。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未经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726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