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筒状零件的内倒角加工机器人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599263.9 | 申请日: | 2021-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107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 发明(设计)人: | 王荣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滨州学院 |
| 主分类号: | B23D79/00 | 分类号: | B23D79/00;B23Q7/02;B23Q17/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黄公安 |
| 地址: | 2566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零件 倒角 加工 机器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筒状零件的内倒角加工机器人,所述机器人包括:安装板,水平放置;旋转盘,沿着竖向轴线可旋转且位于所述安装板的正上方;上料组件,位于上料工位,用于将筒状零件进行上料;第一倒角组件和第二倒角组件,分别位于第一倒角工位处和第二倒角工位处,均支撑在安装板上;检测组件,位于检测工位且支撑在安装板上,用于对完成倒角的筒状零件进行检测,以判断倒角是否合格;第一下料组件和第二下料组件,分别位于第一下料工位和第二下料工位处,分别用于对倒角合格和不合格的筒状零件进行下料;所述上料工位、第一倒角工位、第二倒角工位、检测工位、第一下料工位、第二下料工位相对于旋转盘的旋转轴线等角度的设置。该机器人能够实现对筒状零件的全自动内倒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筒状零件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筒状零件的内倒角加工机器人。
背景技术
红光笔又叫做通光笔、笔式红光源、可见光检测笔、光纤故障检测器、光纤故障定位仪等,多数用于检测光纤断点,按其最短检测距离划分为:5Km、10Km、15Km、20Km、25Km,30Km,35Km,40Km等。通过恒流源驱动发射出稳定的红光,与光接口连接进入光纤,从而实现光纤故障检测功能。图1为现有技术中光笔笔头轴向剖视图,所述红光笔笔头包括有连接筒A1和安装筒A2,因安装筒A2入口端内倒角的加工是影响此类产品生产效率及价格的最关键因素。该安装筒A2入口端处作为陶瓷插芯插拔部位,通常要求倒角大小一致,倒角部位与内孔过渡处无任何毛刺尖角。
现在加工红光笔笔头时,利用小型桌上车床采取人工装夹方式倒角。效率极低,且加工精度差,可靠性差,表面毛刺,质量较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筒状零件的内倒角加工机器人,能够实现对筒状零件进行全自动的内倒角。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筒状零件的内倒角加工机器人,所述筒状零件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同轴设置,第二筒体的一端与第一筒体的一端连接,第二筒体的外径大于第一筒体的外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包括:
安装板,水平放置;
旋转盘,沿着竖向轴线可旋转且位于所述安装板的正上方;
上料组件,位于上料工位,用于将筒状零件进行上料;
第一倒角组件和第二倒角组件,分别位于第一倒角工位处和第二倒角工位处,均支撑在安装板上;
检测组件,位于检测工位且支撑在安装板上,用于对完成倒角的筒状零件进行检测,以判断倒角是否合格;
第一下料组件和第二下料组件,分别位于第一下料工位和第二下料工位处,分别用于对倒角合格和不合格的筒状零件进行下料;
所述上料工位、第一倒角工位、第二倒角工位、检测工位、第一下料工位、第二下料工位相对于旋转盘的旋转轴线等角度的设置。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将筒状零件固定到所述旋转盘上并跟随所述旋转盘一起旋转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
限位圈,安装在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上的限位圈,所述旋转盘位于所述限位圈内且两者同轴设置;
六个半圆槽,六个所述半圆槽设置在所述旋转盘的边缘处并且相对旋转盘的轴线等角度的设置,每个半圆槽的轴线平行于所述旋转盘的轴线,沿着旋转盘的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半圆槽的开口面向所述限位圈,所述半圆槽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外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滨州学院,未经滨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92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