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性粉煤灰吸附-UF-RO深度处理焦化废水检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584819.7 | 申请日: | 2021-05-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8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娜;伦海波;金泥沙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1N33/18 | 分类号: | G01N33/18;G01N21/49;G01N21/31;B01J20/10;B01J20/3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任苇 |
| 地址: | 066102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改性 粉煤 吸附 uf ro 深度 处理 焦化 废水 检测 方法 | ||
1.一种改性粉煤灰吸附-UF-RO深度处理焦化废水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粉煤灰吸附-UF-RO深度处理焦化废水检测方法包括:
无机改性微粒粉煤灰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的测试;
筛选出所述改性粉煤灰吸附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最佳工艺参数,并确定所述改性粉煤灰的吸附动力学;
确定所述改性粉煤灰吸附-UF-RO组合工艺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及作用机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粉煤灰吸附-UF-RO深度处理焦化废水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改性微粒粉煤灰的制备方法为:以氢氧化钠为改性剂,利用水热法对粉煤灰进行改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性粉煤灰吸附-UF-RO深度处理焦化废水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改性微粒粉煤灰的制备方法,包括:
(1)对原始粉煤灰进行清洗,用去离子水淘洗3~4次,再用电动搅拌机以100r/min的速率搅拌30min后沉淀,去除上部混浊液体;
(2)将清洗后的粉煤灰置于105℃烘箱中干燥24h,其间搅拌数次;再在球磨机上研磨,研磨过120目筛后烘干备用;
(3)取4份经过预处理的粉煤灰,分别向粉煤灰中加入2mol/L、4mol/L、6mol/L、8mol/L的NaOH溶液,磁力搅拌30min;
(4)将溶液加入聚乙烯四氟反应釜中,在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中于90℃条件下反应2.5h,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然后放入105℃烘箱中烘干。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性粉煤灰吸附-UF-RO深度处理焦化废水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述粉煤灰和NaOH溶液的固液比为1g/20mL。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粉煤灰吸附-UF-RO深度处理焦化废水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改性微粒粉煤灰的吸附性能测试,包括:以出水COD、氨氮和浊度的去除率对改性粉煤灰进行吸附性能评价,测试改性粉煤灰吸附焦化废水污染物的能力与效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粉煤灰吸附-UF-RO深度处理焦化废水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粉煤灰吸附的水样为焦化废水二级出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粉煤灰吸附-UF-RO深度处理焦化废水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筛选出所述改性粉煤灰吸附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最佳工艺参数,并确定所述改性粉煤灰的吸附动力学,包括:
(1)分别用重铬酸钾法测定COD(GB11914-1989)、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氨氮(HJ535-2009)、采用散射式光电浊度仪BD169575测定浊度,用pH计测定pH值;
(2)通过单因素试验方法,筛选出吸附效果最佳的工艺条件;
(3)确定改性粉煤灰投加量、pH值和吸附时间因素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构建改性粉煤灰对焦化废水中氨氮的吸附动力学过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粉煤灰吸附-UF-RO深度处理焦化废水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水样过滤通量(J)与过滤的初始通量J0的比值J/J0作为衡量通量下降程度的指标。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粉煤灰吸附-UF-RO深度处理焦化废水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改性粉煤灰吸附-UF-RO组合工艺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及作用机理,包括:
(1)确定改性粉煤灰吸附最佳工艺参数对膜通量的影响,对出水水质COD和氨氮的影响;确定改性粉煤灰-UF-RO组合工艺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作用机理;
(2)根据测定与表征结果,综合确定改性粉煤灰吸附-UF-RO组合工艺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作用机理及规律。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改性粉煤灰吸附-UF-RO深度处理焦化废水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改性粉煤灰吸附不同工艺参数包括:吸附时间、投加量和pH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未经河北环境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481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