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失效安全保护功能的植入式医疗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576166.8 | 申请日: | 2021-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733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 发明(设计)人: | 高照林;黄艳霞;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R25/00 | 分类号: | H04R25/00 |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王锡洪 |
| 地址: | 410083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失效 安全 保护 功能 植入 医疗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失效安全保护功能的植入式医疗设备,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植入式助听设备上由于缺乏有效的电量过低警示结构,使得植入式助听设备中电池电量较低时不能给耳聋的人带来及时的警示作用的问题,包括:声音处理器主体;所述声音处理器主体后部上端设有耦合装置;耦合装置其形状设置为圆锥形结构,且耦合装置后端连接有植入体,植入体后端植入在人体头骨内。通过电量检测传感器将电量较低的信号传送至控制器,然后通过控制器将蜂鸣器启动,从而使蜂鸣器开始发出警示音,从而使得本植入式助听设备中电池电量较低时能够给人们带来及时的警示作用,大大提高了本植入式助听设备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失效安全保护功能的植入式医疗设备。
背景技术
植入式医疗设备是指将芯片等微小物体植入体内的设备,而植入式助听设备便是其中一种,植入式助听设备,又称为骨传导助听器,人工中耳就是植入助听器的一种,其工作原理是电磁驱动器直接与鼓膜、听小骨或内耳圆窗相连,不需要吧传统耳机而方法的声音以接触方式传给鼓膜、听小骨或蜗窗。
例如申请号:CN202011257905.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植入式医疗设备,植入主体的形状可以根据脊柱侧弯程度进行调节,故而可以适应不同程度的病患,安装臂可进行旋转,所以电极的位置也可进行调节,所以可以根据刺激位置进行调节后在植入椎管,从而增强了治疗效果,电池电极材料的锂钛氧化物-石墨烯-锂钛氧化物复合材料的选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电池电极的比能量,同时具有稳定的电传导和电输出性能,可以在大功率运行的条件下,保持较高的容量维持率,使得整个装置的寿命、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得以极大的提高。
基于上述专利的检索,以及结合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发现,现有的植入式助听设备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如:1、现有植入式助听设备上由于缺乏有效的电量过低警示结构,使得植入式助听设备中电池电量较低时不能给耳聋的人带来及时的警示作用,从而当耳聋的人走在马路上时,植入式助听设备因电池电量耗尽而失效后,由于耳聋的人听不到汽车鸣笛声,从而就给耳聋的人带来安全隐患;2、现有植入式助听设备中密封板由于是通过大量螺钉固定在植入式助听设备上的,使得植入式助听设备内部在需要维修时,需要通过工具将密封板上大量螺钉拆下,进而降低了植入式助听设备中密封板拆卸时的便捷性;3、现有植入式助听设备内部由于缺乏有效的干燥结构,使得植入式助听设备内的电子元件很容易因潮湿度过高而发生损坏,大大降低了植入式助听设备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失效安全保护功能的植入式医疗设备,以解决现有的植入式助听设备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如:1、现有植入式助听设备上由于缺乏有效的电量过低警示结构,使得植入式助听设备中电池电量较低时不能给耳聋的人带来及时的警示作用,从而当耳聋的人走在马路上时,植入式助听设备因电池电量耗尽而失效后,由于耳聋的人听不到汽车鸣笛声,从而就给耳聋的人带来安全隐患;2、现有植入式助听设备中密封板由于是通过大量螺钉固定在植入式助听设备上的,使得植入式助听设备内部在需要维修时,需要通过工具将密封板上大量螺钉拆下,进而降低了植入式助听设备中密封板拆卸时的便捷性;3、现有植入式助听设备内部由于缺乏有效的干燥结构,使得植入式助听设备内的电子元件很容易因潮湿度过高而发生损坏,大大降低了植入式助听设备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具有失效安全保护功能的植入式医疗设备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具有失效安全保护功能的植入式医疗设备,包括声音处理器主体;
所述声音处理器主体后部上端设有耦合装置;
耦合装置其形状设置为圆锥形结构,且耦合装置后端连接有植入体,植入体后端植入在人体头骨内;
声音处理器主体前侧安装有密封板件,密封板件为矩形板状结构,密封板件前端面固定连接有电池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761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