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变频器的脉宽调制方法、装置、变频器及存储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568524.0 | 申请日: | 2021-05-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83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 发明(设计)人: | 李太龙;任新杰;王崇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P23/04 | 分类号: | H02P23/04;H02P27/1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郭春芳 |
| 地址: | 52833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变频器 脉宽调制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 ||
1.一种基于变频器的脉宽调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变频器在当前脉宽调制参数下的运行状态参数;
根据所述运行状态参数对当前脉宽调制参数进行优化,以使所述变频器处于预设稳定运行状态;
基于优化后的脉宽调制参数计算所述变频器的各开关器件的作用时间;
基于所述变频器的各开关器件的作用时间启动所述变频器的各开关器件,以使所述变频器调制对应宽度的脉冲信号;
所述根据所述运行状态参数对当前脉宽调制参数进行优化,以使所述变频器处于预设稳定运行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运行状态参数判断所述变频器是否处于预设稳定运行状态;
在所述变频器不处于所述预设稳定运行状态时,根据所述运行状态参数对当前脉宽调制参数进行调整,获取调整后的脉冲调制参数下的运行状态参数,以更新所述运行状态参数,并返回所述根据所述运行状态参数判断所述变频器是否处于预设稳定运行状态的步骤;
在所述变频器处于所述预设稳定运行状态时,将对应的当前脉冲调制参数作为优化后的脉宽调制参数;
所述当前脉宽调制参数包括当前调制波频率和当前零矢量调节比例系数;
相应地,所述在所述变频器不处于所述预设稳定运行状态时,根据所述运行状态参数对当前脉宽调制参数进行调整,获取调整后的脉冲调制参数下的运行状态参数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所述变频器不处于所述预设稳定运行状态时,根据所述运行状态参数分别对所述当前零矢量调节比例系数和所述当前调制波频率进行调整,以获得调整后的零矢量调节比例系数和调整后的调制波频率;
获取所述变频器在所述调整后的零矢量调节比例系数和所述调整后的调制波频率下的运行状态参数;
所述在所述变频器不处于所述预设稳定运行状态时,根据所述运行状态参数分别对所述当前零矢量调节比例系数和所述当前调制波频率进行调整,以获得调整后的零矢量调节比例系数和调整后的调制波频率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调整后的零矢量调节比例系数是否符合第一调整结束条件;
在所述调整后的零矢量调节比例系数符合所述第一调整结束条件时,控制所述变频器以所述调整后的零矢量调节比例系数运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变频器不处于所述预设稳定运行状态时,根据所述运行状态参数分别对所述当前零矢量调节比例系数和所述当前调制波频率进行调整,以获得调整后的零矢量调节比例系数和调整后的调制波频率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调整后的调制波频率是否符合第二调整结束条件;
在所述调整后的调制波频率符合所述第二调整结束条件时,控制所述变频器以所述调整后的调制波频率运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变频器处于所述预设稳定运行状态时,将对应的当前脉冲调制参数作为优化后的脉宽调制参数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所述变频器处于所述预设稳定运行状态时,将符合所述第一调整结束条件的调整后的调制波频率作为优化后的零矢量调节比例系数,并将符合所述第二调整结束条件的调整后的调制波频率作为优化后的调制波频率;
相应地,所述基于优化后的脉宽调制参数计算所述变频器的各开关器件的作用时间的步骤,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优化后的零矢量调节比例系数和所述优化后的调制波频率计算所述变频器的各开关器件的作用时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优化后的零矢量调节比例系数和所述优化后的调制波频率计算所述变频器的各开关器件的作用时间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脉宽调制矢量空间中零矢量的作用时间和预设扇区的相邻有效矢量的作用时间;
基于所述优化后的调制波频率、所述优化后的零矢量调节比例系数、所述相邻有效矢量的作用时间以及所述零矢量的作用时间计算所述变频器的各开关器件的作用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852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