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可降解花边的制备方法及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567931.X | 申请日: | 2021-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35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 发明(设计)人: | 黄小兵;姚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天海花边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4B21/08 | 分类号: | D04B21/08;D04B27/12 |
| 代理公司: | 广州誉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12 | 代理人: | 罗丹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降解 花边 制备 方法 装置 | ||
1.一种环保可降解花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选取由以下百分比成分组成的原料:再生锦纶40D/12F 39.2%、氨纶140D/10F12.8%、海藻纤维140D/48F*2 28.3%、锦纶70D/48F*2 8.1%、锦纶40D/10F 5.5%和环保涤纶75D/72F*6 6.1%;
S2.根据开机情况及布面效果确定最终的送经量,地网平台确定后,还要根据含有海藻纤维的花纱的布面效果和实际开机情况确定其花纱张力;
S3.对纱线张力器进行改进,保证后续有效、稳定的走纱操作;
S4.将再生锦纶40D/12F、氨纶140D/10F、海藻纤维140D/48F*2、锦纶70D/48F*2、锦纶40D/10F、环保涤纶75D/72F、黏胶和棉按比例在恒温20℃恒湿65%条件下进行混合,让含有海藻纤维混纺纱的纱线强度达到最佳状态;
S5.将混合后的海藻纤维混纺纱进行纺纱操作,控制好其断裂强度和毛羽指数,让这两个指数同时保持最佳状态,在该过程中需要用开松机、梳理机、并条机、以及SSM精密络筒机进行纺纱;
S6.对该花型进行多次小样试织,在这过程中不断改善上机密度,以求得布面的最佳柔软舒适性;
S7.对该花型进行大样织造,在这过程中确定其纵向弹性、横向弹性、标准花高花宽、缩水率、米克重等众多内在质量指标;
S8.最后大样试验染色工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可降解花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氨纶则选用140D/10F及含有海藻纤维的花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可降解花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纺纱操作中确定含有海藻纤维花纱跟其它花纱之间的张力关系,权衡各花纱之间的张力关系,以求布面效果达到最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可降解花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海藻纤维采用小型试验用罗拉梳棉机进行梳理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可降解花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棉纤维采用小型试验用盖板梳棉机梳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可降解花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把输出的两种纤维网铺在一起在小型数字式并条试验机上并合,从而得到混和较好的纤维条,再经粗纱机和细纱机,从而纺成细纱。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可降解花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混纺纱的强力和断裂伸长率在混纺比为棉70∶海藻纤维30左右进行性能测试:
a.强伸性能采用电子单纱强力仪进行测试,牵伸速度500mm/min,距离500mm,各组分混纺纱各取试样进行检测;
b.毛羽采用纱线毛羽测试仪进行测试,测试长度10m,测试速度30m/min,温度20℃,相对湿度45%,测试次数5次,选取3mm的毛羽指数;
c.条干均匀度采用乌斯特条干均匀度仪进行测试,测试长度500m,测试速度200m/min。
8.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的环保可降解花边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改进后的纱线张力器包括底座主体(11)、多个第一导轮(12)、多个第二导轮(13)、压片(14)以及多个张力调节器(15),所述第一导轮(12)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导轮(13)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张力调节器(15)至少设置有两个;
所述底座主体(11)的水平横截面形状为长方形,多个所述第一导轮(12)沿长方形的长度方向并列间隔设置于底座主体(11)上,多个所述第二导轮(13)并列间隔设置于至少两个第一导轮(12)之间,所述第一导轮(12)、第二导轮(13)的两端均设置有凸起结构;所述压片设置于第一导轮(12)、第二导轮(13)上方;多个所述张力调节器(15)沿长方形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于压片(14)上。
所述底座主体(11)垂直于底座主体(11)梁的轴向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所述底座主体(11)的上述长方形宽度方向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纱线端口(16)以及第二纱线端口(17),所述第一纱线端口(16)与第二纱线端口(17)的中心线位于同一中轴线(18)上;
所述第一纱线端口(16)为进纱陶瓷眼端口且第一纱线端口(16)的开口较大,所述第二纱线端口(17)为出纱陶瓷眼端口,且第二纱线端口(17)设置为凸出的陶瓷眼结构,从而使得出纱的每个角度不会造成张力的大幅波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天海花边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天海花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793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