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泵站前池拦污装置及拦污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546164.4 | 申请日: | 2021-05-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40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 发明(设计)人: | 马超;闫飞;王军忠;任鹏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B15/06 | 分类号: | E02B15/06;E02B5/08 |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赵娇 |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泵站 前池拦污 装置 方法 | ||
1.一种高效泵站前池拦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动链条(3),传动链条(3)设置两条,两条传动链条(3)平行间隔设置,传动链条(3)的传动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同,且传动链条(3)的上游端低于传动链条(3)的下游端;
被动支撑轴(2),被动支撑轴(2)连接在两条传动链条(3)的上游端;
动力装置(1),动力装置(1)连接在传动链条(3)的下游端,并为两条传动链条(3)转动提供动力;
拦污栅,拦污栅连接在两条传动链条(3)上,并可随两条传动链条(3)转动;
工作桥(7),工作桥(7)设置在拦污栅的输出端,且垂直于水流方向设置;
支撑架,支撑架的上部与动力装置(1)的两端连接,支撑架的下部固定在渠道侧岸(8);
卸料杆(6),卸料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工作桥(7)的上游侧,卸料杆(6)的另一端与支撑架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泵站前池拦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装置(1)包括电动马达(1-1)、主动传力轴(1-2)和主动齿轮(1-3),所述电动马达(1-1)设置在渠道侧岸(8)上,主动传力轴(1-2)与电动马达(1-1)连接,主动传力轴(1-2)的两端通过主动齿轮(1-3)与两条传动链条(3)的下游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泵站前池拦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传力轴(1-2)和主动齿轮(1-3)均为钢材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泵站前池拦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被动支撑轴(2)和动力装置(1)的水平距离L,高差H的比值L/H>2。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高效泵站前池拦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被动支撑轴(2)包括从动传力轴(2-1)和从动齿轮(2-2);所述的动传力轴(2-1)的两端通过从动齿轮(2-2)与两条传动链条(3)的上游端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泵站前池拦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条传动链条(3)分别距离渠道侧岸(8)内侧壁15cm~25c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泵站前池拦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拦污栅包括多个横向拦挡杆(4)、多个竖向挡立杆(5)和多个垫板;所述多个垫板均匀且对称的固定连接在两条传动链条(3)上;所述横向拦挡杆(4)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条传动链条(3)上的相对应的两个垫板上;在所述每个横向拦挡杆(4)上,垂直于横向拦挡杆(4)均匀的固定有多个竖向挡立杆(5)。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效泵站前池拦污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下游端端头的相邻竖向挡立杆(5)之间设置卸料杆(6)。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泵站前池拦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链条(3)和卸料杆(6)采用的是钢材质。
10.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高效泵站前池拦污装置的拦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被动支撑轴(2)中从动传力轴(2-2)的两端固定在引水渠两侧渠道侧岸的内侧壁上;将动力装置(1)中主动传力轴(1-2)的两端通过支撑架固定在上游侧引水渠两侧渠道侧岸(8)上,且使主动传力轴(1-2)高于被动支撑轴(2);
步骤二:将卸料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工作桥(7)的上游侧,卸料杆(6)的另一端与支撑架连接,并将动力装置(1)中的电动马达(1-1)设置在渠道侧岸(8)上;
步骤三:启动动力装置(1)中的电动马达(1-1),电动马达(1-1)带动主动传力轴(1-2)转动,从而带动两条传动链条(3)转动;
步骤四:固定在两条传动链条(3)上的拦污栅,将拦截的漂浮物向卸料杆(6)上推进;
步骤五:漂浮物顺着卸料杆(6)抵达工作桥(7);
步骤六:对工作桥(7)上的漂浮物进行清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616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