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面光伏支撑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490572.2 | 申请日: | 2021-05-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4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 发明(设计)人: | 谢小军;吴琼;张瑞刚;郗航;杨博;刘增博;朱尤省;康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3B35/44 | 分类号: | B63B35/44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高博 |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面 支撑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面光伏支撑装置,注浆基桩上设置有外桩筒,外桩筒内套装有内桩筒,内桩筒能沿外桩筒上下滑动,内桩筒的顶部连接有支撑组件,内桩筒的侧面与支撑组件之间间隔设置有多个斜杆,支撑组件的侧面固定设置有多个浮筒,支撑组件的顶部设置有角度调节组件,光伏组件固定安装在角度调节组件上。本发明能够充分地保证水面光伏组件的稳定固定,通过弹性支撑减少重压力作用,并且在有限的空间下增加组件朝阳方向,提高组件采样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伏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面光伏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是一种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多年来,太阳能为建设绿色的环境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由于光伏发电市场的发展快速,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于是人们便研发出能够在水面漂浮的新型光伏电站,其利用某种浮体以及其他支撑结构将光伏组件漂浮在水面上进行采阳发电,使得土地的利用资源得以缓解;但是,目前研发出的大多数水面光伏组件采阳朝向比较单一,无法大幅进行采阳发电,并且,如何保障水面的光伏组件的固定稳定方面仍然是一大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水面光伏支撑装置,在保障光伏组件在水面上稳定固定的同时,通过角度调节装置增加了采阳朝向,提高了水面光伏发电效率。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面光伏支撑装置,包括注浆基桩,注浆基桩上设置有外桩筒,外桩筒内套装有内桩筒,内桩筒能沿外桩筒上下滑动,内桩筒的顶部连接有支撑组件,内桩筒的侧面与支撑组件之间间隔设置有多个斜杆,支撑组件的侧面固定设置有多个浮筒,支撑组件的顶部设置有角度调节组件,光伏组件固定安装在角度调节组件上。
具体的,支撑组件包括承压座,承压座设置在内桩筒的端部,浮筒间隔设置在承压座的外侧,承压座上通过连接座与角度调节组件连接。
进一步的,承压座上设置有安装板座,安装板座和连接座之间通过缓压组件连接,缓压组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在安装板座上,安装板座顶端边缘处与连接座底端边缘处密封连接有软胶套。
更进一步的,缓压组件包括外筒,外筒内设置有滑块,滑块的底部与外筒之间设置有多个刚性弹簧,滑块的顶部与内滑柱的一端连接,内滑柱的另一端设置有顶板。
再进一步的,外筒的端面开口处设置有导正环。
再进一步的,滑块的外侧面与外筒的连接处间隔开设多个半球型槽,半球型槽内对应设置有滚珠。
具体的,角度调节组件包括承载座,承载座的底部与可转动曲柄的一端连接,可转动曲柄的另一端与螺杆上设置的转环连接,螺杆的一端与电机连接。
进一步的,承载座和电机通过联动座设置在支撑组件上。
进一步的,可转动曲柄包括三角柄和直柄,三角柄的顶端倾斜连接在承载座上,三角柄的底端与直柄的一端转动连接,直柄的另一端倾斜连接在转环上。
具体的,外桩筒的外侧固定设置有提拉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水面光伏支撑装置,利用注浆桩基作为固定基底,提高了其在水下的稳定性,外桩筒内设置可滑动内桩筒保证了光伏组件可在一定范围内浮动的,采用螺纹驱动的调节方式带动可转曲柄可以改变光伏组件朝阳方向,大幅度提高采样率。
进一步的,支撑组件可以保证光伏组件及角度调节组件稳定的漂浮于水面上。
进一步的,缓压组件通过多个刚性弹簧对角度调节组件和光伏组件进行弹性支撑,可以减小部分弹力与重力相抵消,以减少承压座受到的重压力。设置软胶套作为安装板座及连接座的连接组件目的是为了适应缓压组件随着水面浮力不断变化而做的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05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给水用钢丝网增强聚乙烯复合管材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延迟单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