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向耦合网络结构的电气热综合能源系统潮流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54003.2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551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吴琼;吴彦琪;任洪波;李琦芬;杨涌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H02J3/06;G06F119/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丁云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耦合 网络 结构 电气 综合 能源 系统 潮流 计算方法 | ||
1.一种双向耦合网络结构的电气热综合能源系统潮流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构建电-气-热双向耦合网络的网络拓扑结构模型;
(2)获取电-气-热双向耦合网络中的网络结构参数和耦合设备参数;
(3)确定电-气-热双向耦合网络中各网络节点的负荷数据;
(4)建立电-气-热双向耦合网络的稳态潮流模型;
(5)基于稳态潮流模型利用牛顿-拉夫逊迭代法进行电-气-热潮流求解;
步骤(4)中建立的稳态潮流模型包括电力网络模型、天然气网络模型、热力网络模型和耦合设备模型;
所述的电力网络模型包括:
极坐标形式下的电压方程:
其中,Ui为电力节点i的电压向量,|Ui|为电力节点i的电压幅值,z为虚部单位,δi为电力节点i的相角,e为自然常数;
极坐标形式下的功率方程:
其中,ΔPi、ΔQi分别为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误差向量,Pi、Qi为注入电力节点i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Ui|、|Uj|为电力节点i、j的电压幅值,Gij、Bij为电力节点i和j之间导纳矩阵的实部与虚部,δij为电力节点i和j的相位差,n为电力网络中电力节点的总个数;
所述的天然气网络模型具体为:
BgΔpg=0
Δpg=Kgvg|vg|k-1
其中,Ag为天然气网络的节点-支路关联矩阵,vg为天然气网络的管道体积流量,vqg为天然气网络的节点负荷流量,Bg为天然气网络的回路-支路关联矩阵,Δpg为天然气网络中管道节点两端压差,Kg、k均为常系数;
Ag中元素Agij的取值:
Agij表示Ag中第i行第j列的元素,i取遍天然气网络中除平衡节点以外所有节点数,j取遍天然气网络中的所有的管道数;
Bg中元素Bg1j的取值:
Bg1j表示1个天然气网络回路中管道j与规定正方向的取值,j取遍天然气网络回路中所有管道;
Kg表示为:
式中:Lg为天然气管道长度,Dg为天然气管道直径;
所述的热力网络模型具体为:
Bhhf=0
hf=Khmh|mh|
Σ(mout)Tout=ΣminTin
其中,Ah为热力网络的节点-支路关联矩阵,mh为管道质量流量向量,mqh为热负荷节点质量流量向量,Bh为热力网络的回路-支路关联矩阵,hf为由摩擦引起的管道压头损失向量,Kh为常系数,Φ为热负荷节点功率向量,Cp为水的比热容,Tstart、Tend分别为管道的开始节点、末尾节点的温度,在供热网络中有Tstart=Ts,在回热网络中有Tstart=Tr,Ts为节点供应温度,Tr为节点的返回温度,To为节点的出口温度取定值,λ为单位管道长度的热传导系数,Ta为环境温度,mout、Tout和min、Tin分别为流出和流入混合节点水流的质量流量、温度;
Ah中元素Ahij的取值:
Ahij表示Ah中第i行第j列的元素,i取遍热力网络中除平衡节点以外所有节点数,j取遍热力网络中所有的管道数;
Bh中元素Bh1j的取值:
Bh1j表示1个热力网络回路中管道j与规定正方向的取值,j取遍热力网络回路中所有管道;
Kh表示为:
其中,Lh为热网管道长度,Dh为热网管道直径,f为管道摩擦因数,ρ为水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
所述的耦合设备模型包括热电联产设备模型和电锅炉模型;
对于热电比不定的第一热电联产设备,第一热电联产设备的耦合模型为:
其中,Z为第一热电联产设备的热功率变化量和电功率变化量的比率,ΦCHP1为第一热电联产设备的热功率,PCHP1为第一热电联产设备的电功率,Pcon为纯凝模式下机组的电功率,FgCHP1为第一热电联产设备的耗气量,ke0、ke1、ke2、ke3、ke4、ke5为第一热电联产设备的耗气量多项式系数;
对于热电比一定的第二热电联产设备,第二热电联产设备的耦合模型为:
其中,Cm为第二热电联产设备的热电比,ΦCHP2为第二热电联产设备的热功率,PCHP2为第二热电联产设备的电功率,FgCHP2为第二热电联产设备的耗气量,kb0、kb1、kb2为第二热电联产设备的耗气量多项式系数;
所述的电锅炉模型包括:
其中,ηB为电锅炉的效率,ΦB为电锅炉的热功率,PB为电锅炉的电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力大学,未经上海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400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麦克风
- 下一篇:新能源负氧离子发电装置及发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