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专病临床试验的队列识别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44960.7 | 申请日: | 2021-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2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王莹;白会强;王倩;王梦羽;吕志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莹 |
主分类号: | G16H10/60 | 分类号: | G16H10/60;G16H50/70;G06K9/62;G06N3/04;G06N3/08;G06N20/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合创非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8 | 代理人: | 张翠华 |
地址: | 7100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临床试验 队列 识别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信息识别领域,具体涉及应用于专病临床试验的队列识别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构建专病临床试验病历特征库和专病临床试验病历标准库;S2、基于专病临床试验病历特征库训练构建专病临床试验病历识别算法;S3、基于专病临床试验病历标准库训练构建专病临床试验的队列挖掘模型;S4、基于专病临床试验病历识别算法实现电子病历库内专病临床试验病历的识别;S5、基于专病临床试验的队列挖掘模型实现专病临床试验的队列的挖掘,该专病临床试验的队列包括多个满足专病临床试验病历特征,且满足专病临床试验病历标准的受试者。本发明可以实现专病临床试验的队列的高效率、高准确性识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识别领域,具体涉及应用于专病临床试验的队列识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验证新型药物或治疗方案的有效性或优效性,在不同的临床试验周期,需要纳入不同规模的受试人群。目前,常见的受试人群筛选方法主要包括发布招募信息、医师推荐、病例回顾分析等。普遍依赖人工分析识别,费时费力的同时,难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工作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专病临床试验的队列识别方法及装置,可以实现专病临床试验的队列的高效率、高准确性识别。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应用于专病临床试验的队列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构建专病临床试验病历特征库和专病临床试验病历标准库;
S2、基于专病临床试验病历特征库训练构建专病临床试验病历识别算法;
S3、基于专病临床试验病历标准库训练构建专病临床试验的队列挖掘模型;
S4、基于专病临床试验病历识别算法实现电子病历库内专病临床试验病历的识别;
S5、基于专病临床试验的队列挖掘模型实现专病临床试验的队列的挖掘,该专病临床试验的队列包括多个满足专病临床试验病历特征,且满足专病临床试验病历标准的受试者。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基于专病的名称通过网络爬虫模块在预设的网络基站上爬取专病对应的诊断标准,基于人工+机器学习的方式生成专病临床试验病历特征库。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基于专病临床试验的名称和目的通过网络爬虫模块在预设的网络基站上爬取对应的专门临床试验标准,基于人工+机器学习的方式生成专病临床试验病历标准库。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基于K-means多层次聚类算法实现电子病历数据的识别,从而实现专病临床试验病历的分类。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每一种专病临床试验对应一专病临床试验的队列挖掘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采用无限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在电子病历数据内爬取对应的指标及其对应的检验结果,从而实现符合专病临床试验病历标准的电子病历的识别,生成专病临床试验的队列。
进一步地,还包括:构建专病临床病历格式标准化算法,基于专病临床病历格式标准化算法实现专病临床试验病历的格式标准化处理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专病临床试验的队列识别装置,采用上述的方法实现专病临床试验的队列的识别。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充分利用大数据,实现了专病临床试验病历特征库和专病临床试验病历标准库的构建,从而为后续的专病临床试验的队列的识别提供基础;
基于K-means多层次聚类算法实现专病临床试验病历的分类,协同无限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专病临床试验的队列的挖掘,可以实现专病临床试验的队列的高效率、高准确性识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应用于专病临床试验的队列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莹,未经王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49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梯按键无接触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环保型高强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