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数据采集和建库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430938.7 | 申请日: | 2021-04-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40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 发明(设计)人: | 赵小祥;陈勇;黄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测绘工程院 |
| 主分类号: | G01C15/00 | 分类号: | G01C15/00;G01B11/24;G01C21/16 |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陈月菊 |
| 地址: | 21001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程 建设项目 合一 数据 采集 方法 | ||
1.一种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数据采集和建库方法,用于生成和存储工程建设项目的地理实体的现状信息,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将工程建设项目内的地理实体分别划分成包括不动产在内的建筑物、四至道路、绿化区域和顶面四类;
S2,在工程建设项目范围内全面布设控制导线,控制导线的布设遵循以下原则:对各区地理实体的点云数据配准起到联系和控制误差传递的作用;
S3,利用导线控制点架站和定向地面静态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包括不动产在内的建筑物的点云数据进行采集;采用车载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四至道路的点云数据进行采集;采用SLAM背包三维激光扫描仪,对绿化区域的点云数据进行采集;采用无人机载三维激光扫描仪从空中视角对顶面区域的点云数据进行采集;
S4,以地面静态三维激光扫描仪的点云数据作为框架数据,依次进行去噪、抽稀、配准、精度校正和坐标转换处理,对步骤S3中获取的所有点云数据进行融合;
S5,对导入的工程建设项目对应的工程验收任务进行解析,以地理实体为基本单元,得到工程验收任务对应的所有验收目标;
S6,对融合后的点云数据进行划分,生成当前工程验收任务对应的每个验收目标的点云数据,在多测合一数据库中构建所有验收目标的几何图形,并根据测量需求,录入属性信息,生成该工程验收任务的多测合一数据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数据采集和建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在工程建设项目范围内全面布设控制导线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测区内已知控制点的分布、地形地貌、扫描目标物的分布和精度要求,选定控制网等级,设计控制网的网形,计算得到初始控制点;
根据测区内的地理实体类型确定每种地理实体的点云采集方式;
根据点云采集方式和地理实体的位置信息,以下述条件为约束条件:(1)控制点总数最小,(2)不同区域或不同采集源的点云数据均存在满足配准需求的重叠量,对初始控制点进行优化,得到优化后的控制点,依据优化后的控制点布设控制导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数据采集和建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利用导线控制点架站和定向地面静态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包括不动产在内的建筑物的点云数据进行采集的过程包括:
根据扫描对象特性,以设站数目最少和扫描站之间的距离方差最小为约束条件,搭设扫描站,扫描站的扫描范围覆盖所有包括不动产在内的建筑物;
初始化扫描站,采用扫描站对各自扫描范围内的建筑物的点云数据进行采集,相邻扫描站之间的有效点云的重叠度不低于最低重叠度阈值;
根据项目名称、扫描日期和扫描站号命名扫描站点,存储扫描数据,并在工程建设项目的相关工程图上标注扫描站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数据采集和建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采用车载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四至道路的点云数据进行采集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将三维激光扫描仪、GNSS接收机和惯导传感器安置在移动测量车上;
在GNSS信号强的开阔地带启动GNSS接收机,锁定卫星并开始记录GNSS数据,开启惯导设备使其进入工作状态,初始化完成移动测量车;
启动三维激光扫描仪,驱使车辆按均匀速度行驶,移动扫描道路场景,采集完成四至道路的点云数据;
关闭三维激光扫描仪,将移动测量车再次停放到开阔地带,关闭惯导传感器和GNSS接收机;利用惯导数据和GNSS数据,结合全球导航卫星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数据,解算出四至道路的三维激光点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测绘工程院,未经江苏省测绘工程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093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