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驱动流体内部悬浮气泡径向运动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360976.X | 申请日: | 2021-04-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58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 发明(设计)人: | 许志峰;王世英;恒波;宋玉江;李广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42B33/00 | 分类号: | F42B33/00;F42B33/02 |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郑建 |
| 地址: | 71006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驱动 流体 内部 悬浮 气泡 径向 运动 装置 | ||
1.一种能驱动流体内部悬浮气泡径向运动的装置,包括体爆轰战斗部(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管(2)、活塞(3);
体爆轰战斗部(1)的形状为第一圆桶体,体爆轰战斗部(1)为回转体,体爆轰战斗部(1)的上端带有第一内法兰;
体爆轰战斗部(1)的轴线垂直于地面,体爆轰战斗部(1)为体爆轰战斗部壳体,体爆轰战斗部(1)的内腔中装有固液相混合燃料,体爆轰战斗部重量为12~14吨,体爆轰战斗部直径为3.1~3.3米,第一内法兰内侧为战斗部装药口,装药口直径0.8~1.0米,装药口位于战斗部最上端中心,体爆轰战斗部(1)的内腔的中心带有抛撒装置,抛撒装置下端与体爆轰战斗部下端盖连接,抛撒装置上端与体爆轰战斗部(1)的上端盖距离为76~80毫米,体爆轰战斗部(1)内腔中装填的固液相混合燃料为粘稠状,体爆轰战斗部(1)的外部有加热器,体爆轰战斗部(1)的第一内法兰下端面上吸附了大量气泡,靠近体爆轰战斗部下端盖的固液相混合燃料内应力最大,气泡体积最小,最不容易排出,该能驱动流体内部悬浮气泡径向运动的装置用于将固液相混合燃料中的气泡驱动至装药口并排出;
驱动管(2)由三根管连接而成,驱动管(2)的三根管分别为第二左端管、第二上端管、第二下端管,驱动管(2)的第二左端管水平放置,驱动管(2)的第二左端管位于左端,驱动管(2)的第二左端管的最左端向右上弯折,驱动管(2)的第二左端管的最左端弯折后口部朝向右上,驱动管(2)的第二左端管的最左端口部内腔为椭圆形,驱动管(2)的第二左端管中部带有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只允许驱动管(2)的第二左端管中的流体从右向左运动,第一单向阀不允许驱动管(2)的第二左端管中的流体从左向右运动,驱动管(2)的第二下端管竖直放置,驱动管(2)的第二下端管位于右端,驱动管(2)的第二下端管的最下端向右弯折,驱动管(2)的第二下端管中部带有第二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只允许驱动管(2)的第二下端管中的流体从下向上运动,第二单向阀不允许驱动管(2)的第二下端管中的流体从上向下运动,驱动管(2)的第二上端管竖直放置,驱动管(2)的第二上端管位于中部,驱动管(2)的第二上端管的最下端、驱动管(2)的第二左端管的最右端、驱动管(2)的第二下端管的最上端连接而且相互连通;
驱动管(2)位于体爆轰战斗部(1)内部,驱动管(2)的第二左端管的最左端弯折后口部与体爆轰战斗部(1)的第一内法兰下端面边沿接触,驱动管(2)的第二下端管的最下端与体爆轰战斗部(1)的下端盖接触;
活塞(3)由第三圆筒体和第三圆柱体组成,活塞(3)的第三圆筒体竖直放置,活塞(3)的第三圆筒体两端均带有第三内法兰,活塞(3)的第三圆柱体位于活塞(3)的第三圆筒体内部,活塞(3)的第三圆柱体外侧面与活塞(3)的第三圆筒体内侧面密封滑动配合接触,活塞(3)的第三圆柱体上端中部带有第三圆柱形凸台,活塞(3)的第三圆柱形凸台从位于活塞(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的第三内法兰中伸出,活塞(3)的第三圆柱形凸台向上运动时,可以将活塞(3)下端的流体通过位于活塞(3)的第三圆筒体下端的第三内法兰吸入第三圆筒体,活塞(3)的第三圆柱形凸台向下运动时,可以将第三圆筒体内部的流体通过位于活塞(3)的第三圆筒体下端的第三内法兰排出;
活塞(3)位于体爆轰战斗部(1)上端,位于活塞(3)的第三圆筒体下端的第三内法兰内侧面与驱动管(2)的第二上端管的最上端连接;
驱动管(2)的第二左端管的最左端弯折后口部朝向右上,驱动管(2)的第二左端管的最左端弯折后口部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3°~16°;
驱动管(2)的第二左端管的最左端口部内腔为椭圆形,驱动管(2)的第二左端管的最左端口部内腔的椭圆形面积为1.2mm2~1.6mm2;
驱动管(2)的第二左端管的最左端口部内腔的椭圆形长轴与短轴长度之比为1:0.29~0.33;
所述一种能驱动流体内部悬浮气泡径向运动的装置,其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体爆轰战斗部(1)与驱动管(2)装配;
步骤2:将活塞(3)与驱动管(2)装配;
步骤3:反复上下移动活塞(3)的第三圆柱形凸台,使活塞(3)的第三圆柱体在活塞(3)的第三圆筒体内部反复上下移动,活塞(3)的第三圆柱形凸台向上运动时,驱动管(2)的第二上端管中的固液相混合材料被吸入第三圆筒体,由于第二左端管中的固液相混合燃料不能从左向右运动,只有第二下端管中的固液相混合燃料能从下向上运动,因此,体爆轰战斗部(1)的下端盖附近的固液相混合燃料通过驱动管(2)的第二下端管的最下端吸入并进入第三圆筒体,活塞(3)的第三圆柱形凸台向下运动时,第三圆筒体中的固液相混合材料被压入驱动管(2)的第二上端管中,由于第二下端管中的固液相混合燃料不能从上向下运动,只有第二左端管中的固液相混合燃料能从右向左运动,因此,第三圆筒体中的固液相混合燃料通过驱动管(2)的第二左端管的最左端挤出并在体爆轰战斗部(1)的第一内法兰下端面沿径向流动,从驱动管(2)的第二左端管的最左端挤出的固液相混合燃料驱动体爆轰战斗部(1)的第一内法兰下端面上的气泡沿着径向向内流动,气泡流动至装药口后向上排出;
步骤4:将驱动管(2)沿着体爆轰战斗部(1)的轴线匀速转动,驱动管(2)的第二左端管的最左端沿着体爆轰战斗部(1)的第一内法兰下端面环向运动,将体爆轰战斗部(1)的第一内法兰下端面的气泡全部驱动至装药口并向上排出,直至装药口中再无气泡排出,认为固液相混合燃料内部再无气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未经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097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