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转向结构及光转向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315817.8 | 申请日: | 2021-03-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33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 发明(设计)人: | 陈学永;朱国宜;刘保卫;郭建设;黄澄;赵静轩;王楠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6/32 | 分类号: | G02B6/32;G02B6/26 |
| 代理公司: | 洛阳华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203 | 代理人: | 刘亚莉 |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 结构 系统 | ||
本发明关于一种光转向结构及光转向系统,该光转向结构包括固定壳体和固定在该固定壳体内的光转向接触件,所述光转向接触件具有两个不在同一轴线上的转接端,且每个转接端的光学窗口内设置有与MT插针部件阵列光纤的节点排列关系相同的阵列微透镜,该光转向接触件内还设有用于实现两个光学窗口内阵列微透镜之间的光束传递方向转变的斜面;所述固定壳体上设有供MT插针部件穿过实现与光转向接触件转接端端面接触的开口。本发明光转向结构适配标准MT插针,实现光的垂直转向,结构具有小型化,可应用于光路转向连接器中,适用于空间有限的机箱和机柜内部,提高通信容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实现平面研磨标准MT插针中光纤出射光束垂直转向的光转向结构。
背景技术
在传统地光纤连接中,使光路传输方向发生垂直偏转,采取光纤弯曲的方法,由于受光纤宏弯半径的限制,需要为光纤的弯曲让出足够的空间,限制了在空间受限的环境中的应用,另外,光纤弯曲后的可靠性会降低。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光纤互连中宏弯半径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光转向结构,使其通过阵列微透镜、45度斜面、定位柱以及定位孔的设置实现平面研磨标准MT插针中光纤出射光束的垂直转向,能够极大的降低垂直出光方向的轴向高度,适用于机箱和机柜内部受限环境,节约空间,提高通信容量。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光转向结构,包括固定壳体和固定在该固定壳体内的光转向接触件,所述光转向接触件具有两个不在同一轴线上的转接端,且每个转接端的光学窗口内设置有与MT插针部件阵列光纤的节点排列关系相同的阵列微透镜,该光转向接触件内还设有用于实现两个光学窗口内阵列微透镜之间的光束传递方向转变的斜面;所述固定壳体上设有供MT插针部件穿过实现与光转向接触件转接端端面接触的开口。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光转向结构,其中所述的MT插针的阵列光纤与所述对应的阵列微透镜之间为非接触对应,所述阵列微透镜的聚焦平面位于其所在转接端的端面上。
前述的光转向结构,其中两个转接端中其中一个的端面上设有用于与MT插针部件前端的定位孔配合实现阵列光纤与阵列微透镜之间精确对应的定位柱;另一个的端面上设有用于与MT插针部件前端的定位导销配合实现阵列光纤与阵列微透镜之间精确对应的定位孔。
前述的光转向结构,其中所述固定壳体与设有定位柱的转接端对应的开口部分沿轴向延伸形成与MT插针部件外周间隙配合的腔体,且当MT插针部件穿过该腔体与转接端端面接触后,该腔体与MT插针部件固接。
前述的光转向结构,其中所述腔体前端开口处设有能够在MT插针部件插入时起导向作用的倒角。
前述的光转向结构,其中所述的固定壳体与设有定位孔的转接端对应的开口能够使得另一转接端上的定位柱至少部分露出,观察MT插针插合到位。
前述的光转向结构,其中所述的斜面为45度斜面,两个转接端之间呈90度分布。
前述的光转向结构,其中两个转接端光学窗口内的阵列微透镜的参数相同,使得该光转向接触件可进行双向传输。
前述的光转向结构,其中阵列透镜对应的光传输通道在接触件内传输光程一样,通道之间具有等时性。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光转向系统,包括两个MT插针部件以及用于实现上述两个MT插针部件之间光传输转向的光转向结构,该光转向结构为上述的光转向结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光转向结构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58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取管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机器人及机器人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