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音乐标签互动系统以及音乐标签互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275102.4 | 申请日: | 2021-03-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81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 发明(设计)人: | 罗立声 | 申请(专利权)人: | 凌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侯天印;郝博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音乐 标签 互动 系统 以及 方法 | ||
本发明关于一种音乐标签互动系统以及音乐标签互动方法,此音乐标签互动系统包括两个传输通道,一个是磁场传输通道,借由磁场辨识识别码以及控制音乐标签,另一个是光线传输通道,借由光线将模拟声音信号传输至互动音乐标签读取装置。本发明借由将声音通道与通信通道分离,达成全双工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射频的应用技术,更进一步来说,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音乐标签互动系统以及音乐标签互动方法。
背景技术
图1绘示为背景技术的射频辨识标签电路的电路图。请参考图1,线圈Lr感应外部磁场,产生震荡,经由桥式整流,提供微处理器100电源,微处理器100通过输出接口Dout加载信号到线圈Lr与电容Cr的谐振电路,通过互感,传回数据给读取器。
随着成本降低,越来越多射频辨识(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被使用于消费以及玩具领域。在读取器(Reader)成本以及量产考虑下,125KHz的射频辨识技术较常见于玩具领域。从数字无线传输的观点来看,要传递语音数据,同时要能多标签(Multi-Tag)操作,基本上数据速率(Data Rate)要快,才能处理传输错误、数据流失、通信碰撞等问题。
以EM4100/4200相容的规格来说,数据速率(Data Rate)约是125KHz/16=7.8125Kbps,因为载波频率低,数据速率不容易提升。使用这种速度传递语音数据(AudioData),略嫌不足。同时,当有多个射频辨识标签(Tag)存在时,要处理通信碰撞(Collision)问题,如此,还会更进一步降低有效数据速率。
在本案同发明人的中国台湾地区实用新型专利M542893号中,揭露了一种无线音乐标签的技术。在该专利中,标签利用仅传送模拟声波,以单向方式传递声音至接收端,借此解决了上述速率不足的问题,并且可以同时地传送多个声音进行混音。然而,模拟声音持续的不间断地传送,导致使用者无法针对上述音乐标签所传递的声音进行控制。
同样的,申请人在专利提案108107753“音乐标签互动系统以及音乐标签互动方法”中,提出一种可以传送模拟声音的互动音乐标签。此技术采用磁场作为通道,传递声音和控制命令。由于声音与控制命令,同时使用磁场这个通道,以致于无法同时并行,必须用分时多工技术。在进一步扩展应用,譬如多个音乐标签同时存在,同时还存在碰撞问题,增加了通信占用时间,而导致声音传递时间更进一步缩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音乐标签互动系统以及音乐标签互动方法,借由在音乐标签加入光学传输通道,让模拟声音通过光电效应传送到音乐标签读取端。让控制部分与音乐部分通道分离。借此,读取端可以针对音乐标签端进行例如播放、暂停、停止、继续播放、上一首或下一首的控制。
本发明提出一种音乐标签互动系统,此音乐标签互动系统包括一互动音乐标签以及一互动音乐标签读取装置。互动音乐标签包括一LC谐振电路、一微处理器以及一光学输出电路。LC谐振电路包括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微处理器耦接LC谐振电路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光学输出电路耦接微处理器,用以输出一模拟光学信号。互动音乐标签读取装置包括一线圈、一光学接收装置以及一控制电路。线圈用以提供该互动音乐标签一无线能量,并读取该互动音乐标签所传送的信号。光学接收装置接收上述模拟光学信号,并转换为模拟声音电信号。控制电路耦接线圈以及光学接收装置,用以控制线圈送出的无线能量。其中,当互动音乐标签接近互动音乐标签读取装置时,LC谐振电路接收互动音乐标签读取装置所送出的无线能量,启动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根据所储存的声音数据,由微处理器输出一模拟声音信号给光学输出电路,光学输出电路根据模拟声音信号的大小,决定模拟光学信号的强度,并且,光学输出电路根据模拟声音信号的频率,决定模拟光学信号的频率。互动音乐标签读取装置在无线能量中插入一控制信号,微处理器由该谐振电路的第一端或第二端其中一端接收到无线能量,解码出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微处理器控制模拟光学信号的一输出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凌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凌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51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