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高温熔融物的热释放及连通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268508.X | 申请日: | 2021-03-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82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 发明(设计)人: | 裴杰;元一单;郭强;全峰阳;李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21C9/016 | 分类号: | G21C9/0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1 | 代理人: | 任晓航;屈献庄 |
| 地址: | 1008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高温 熔融 释放 连通 装置 | ||
1.一种超高温熔融物的热释放及连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冷坩埚(11)底部和承接容器(15)顶部之间的加热管结构,所述冷坩埚(11)位于冷坩埚加热炉(14)内,释放控制感应线圈(6)根据加热管(1)顶部与冷坩埚(11)底部对应位置的温度变化信号控制加热管(1)的加热,高温加热管(1)使所述冷坩埚(11)内熔融物底部壳层结构发生热失效,从而使超高温熔融物流经加热管(1)进入承接容器(15)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温熔融物的热释放及连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管(1)顶部与冷坩埚(11)底部对应位置设有牺牲性热电偶(10),根据所述牺牲性热电偶(10)的温度信号开启所述释放控制感应线圈(6)对应的感应电源将加热管(1)加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温熔融物的热释放及连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1)上部设有外翻沿结构,外翻沿结构设置在加热管支撑板(2)上,通过加热管支撑板(2)固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高温熔融物的热释放及连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支撑板(2)为耐高温且低热导率的陶瓷环,加热管支撑板(2)上表面采用环形开槽结构,使之与加热管外翻沿结构之间的接触方式为局部接触方式;加热管支撑板(2)外边缘处设有定位格(9),用于保证加热管(1)处于装置中心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温熔融物的热释放及连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结构包括在加热管(1)外侧依次设置的隔热石墨毡(3)、保温层(4)、密封连接壳(5),所述释放控制感应线圈(6)设置在加热管(1)底部外侧;所述隔热石墨毡(3)、保温层(4)、密封连接壳(5)上设有与红外测温仪视窗(8)对应的红外测温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高温熔融物的热释放及连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4)采用多层耐高温环形保温砖纵向叠放形成,加热管支撑板(2)支撑在保温层(4)上端;可通过改变环形保温砖叠放数量,调整加热管(1)顶部与冷坩埚(11)底部的相对高度位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高温熔融物的热释放及连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连接壳(5)连接在冷坩埚加热炉(14)和承接容器(15)之间;密封连接壳(5)底部为T型外翻沿法兰结构,用于支撑隔热石墨毡(4)和保温层(4)。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温熔融物的热释放及连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1)为细长中空管,底部设置释放口(7),所述释放口(7)为漏斗形结构,加热管底部采用收缩管径结构与所述释放口相适配;所述加热管(1)的底部位于所述承接容器(15)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高温熔融物的热释放及连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口(7)上部纵向切缝或分瓣,下部出口形状、大小和方向根据需要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温熔融物的热释放及连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坩埚(11)外设有坩埚感应线圈(12),所述加热管(1)顶部低于所述坩埚感应线圈(12)底部;在所述冷坩埚加热炉(14)和承接容器(15)内通入保护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850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