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TSP预报数据与XGBoost算法的围岩等级预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242796.1 | 申请日: | 2021-03-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8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 发明(设计)人: | 彭浩;梁铭;马文安;田园;解威威;宋冠先;朱孟龙;董宏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7;G06Q10/04;G06Q10/06;G06Q50/08;G06K9/62 |
| 代理公司: | 广西中知科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5130 | 代理人: | 李家恒 |
| 地址: | 530011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tsp 预报 数据 xgboost 算法 围岩 等级 预测 方法 | ||
1.一种基于TSP预报数据与XGBoost算法的围岩等级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获取围岩等级预测模型所需的样本特征数据:
确定影响围岩等级的定量数据,构建TSP围岩分级指标体系,并将所述影响围岩等级的定量数据作为围岩等级预测模型输入所需的样本特征数据;
(2)收集样本特征数据,对样本特征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对预处理后的样本特征数据进行特征工程构建,输出训练数据集:
对所收集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及特征工程的过程包括数据标准化、数据缺失值填充以及主成分降维;
(3)构建基于XGBoost的围岩等级预测模型,运用XGBoost算法训练,模型调参;
(4)模型性能评估:根据检验指标评估模型的准确性;
(5)过拟合检验:围岩等级预测模型通过过拟合检验后可进行工程实例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TSP预报数据与XGBoost算法的围岩等级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响围岩等级的定量数据包括静态杨氏模量、纵波波速、横波波速、波速比、泊松比以及密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TSP预报数据与XGBoost算法的围岩等级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主成分降维通常采用PCA对样本特征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在降维中,PCA使用的信息量衡量指标为样本方差,样本方差公式如下式所示:
式中,xi为单个样本数值,为整体样本平均值,n为样本数量;
实现主成分降维需要对主成分进行求解,步骤如下:
①将数据进行标准化,求解样本协方差矩阵S,协方差矩阵公式为:
②求解特征方程|S-λE|=0,其中E为单位矩阵,λ为特征根,解得特征根λ1,λ2,...,λp
③计算特征值λi对应得单位特征向量αi=(αi1,αi2,...,αip)
④计算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公式为:
选取主成分的个数由累计方差贡献率确定,一般认为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5%时即可反映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
⑤写出主成分的表达式,公式为:
Pi=αi1X1+αi2X2+...+αipXp (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TSP预报数据与XGBoost算法的围岩等级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基于XGBoost的围岩等级预测模型采用如下公式表达:
式中,表示整个模型在此样本上的预测结果,K表示弱评估器的总数量,fk表示第k棵决策树,xi表示样本i对应的特征向量;
XGBoost引入了模型复杂度来衡量算法的运算效率,因此目标函数由传统损失函数与模型复杂度两部分构成,公式表达为:
式中,Obj表示模型的目标函数,n表示导入第k棵树的数据总量;
其中第一项代表传统的损失函数,衡量真实标签yi和预测值之间的差异,第二项代表模型的复杂度,使用树模型的某种变换Ω表示,这个变化代表了一个从树的结构来衡量树模型复杂度的式子;
为了求解目标函数,使用泰勒展开对式(6)进行运算,结果如以下公式所示:
式中,γ、λ表示模型复杂度的系数,T表示模型决策树叶子节点个数,gi、hi分别表示样本xi的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j表示每个叶子节点的索引,ωj表示第j个叶子节点上的样本权重,Ij表示第j个叶子节点的样本子集;
将树的结构带入损失函数,即对ωj求导并且令导函数等于零,可求得目标函数的最小值Objmin,如以下公式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4279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