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型介入医疗器械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224759.8 | 申请日: | 2021-03-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0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 发明(设计)人: | 孙广汉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广汉 |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 |
| 代理公司: | 安徽潍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6 | 代理人: | 李英姿 |
| 地址: | 261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介入 医疗器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菌型介入医疗器械,包括固定式导管和可介入式导管,所述可介入式导管限位固定于固定式导管的内侧。所述固定式导管的底部连接有引导头,所述固定式导管的内壁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可介入式导管的外壁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管,所述限位管的端头处连接有充气头,所述充气头内连有气针塞,所述限位管中间均匀间隔连接有多处胀气管。本发明主要通过外科手段将介入医疗器械插入人体或自然腔口中,进行短时间的治疗或检查,治疗或检查完毕即取出,每次用药结束后,介入医疗器械的内壁会附着药物残留,此时可取出介入医疗器械对其内壁进行清洗消毒,以此防止细菌感染,提高了使用的灵活性,有效降低了病人的痛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菌型介入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器械的选用会越来越先进,其产品结构会不断调整,功能更加多样化,市场容量会不断扩大。而介入医疗器械是近二十年来新兴的医疗器械技术,在减少对病人的创伤,提高疾病治疗效果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不可忽视的是通过医用器件产生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已经成为临床各科室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不仅发生率高,更重要的是,发生感染后,会引起愈合不良,甚至导致死亡。介入医疗器械是指通过外科手段插入人体或自然腔口中,进行短时间的治疗或检查,治疗或检查完毕即取出。
目前的介入医疗器械在每次用药结束后,介入医疗器械的内壁会附着药物残留,此时需要取出介入医疗器械对其内壁进行清洗消毒,而介入医疗器械频繁的取放不仅操作繁琐,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病人细菌感染,也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抗菌型介入医疗器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的介入医疗器械在每次用药结束后,介入医疗器械的内壁会附着药物残留,此时需要取出介入医疗器械对其内壁进行清洗消毒,而介入医疗器械频繁的取放不仅操作繁琐,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病人细菌感染,也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等缺点,而提出一种抗菌型介入医疗器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菌型介入医疗器械,包括固定式导管和可介入式导管,所述可介入式导管限位固定于固定式导管的内侧;
所述固定式导管的底部连接有引导头,所述固定式导管的内壁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槽;
所述可介入式导管的外壁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管,所述限位管的端头处连接有充气头,所述充气头内连有气针塞,所述限位管中间均匀间隔连接有多处胀气管。
优选的,所述固定式导管整体采用软性橡胶材质,引导头整体采用硬性PVC材质;其中,固定式导管与引导头之间为膨接固定。固定式导管主要是通过外科手段插入人体或自然腔口中长时间放置,由于固定式导管较软,在引导头的作用下便于固定式导管的引导及插入。
优选的,所述可介入式导管通过其外壁两侧的限位管与固定式导管内壁两侧的限位槽限位配合;其中,限位管与限位槽之间为间隙配合。可介入式导管主要用于输送药物进行治疗,由于可介入式导管通过其外壁两侧的限位管与固定式导管内壁两侧的限位槽限位配合,而每次用药结束后,可介入式导管的内壁会附着药物残留,此时可取出可介入式导管对其内壁进行清洗消毒,以此防止细菌感染,提高了使用的灵活性,有效降低了病人的痛苦。
优选的,所述可介入式导管以及两处限位管均采用软性橡胶材质;其中,可介入式导管与两处限位管为一体成型结构。限位管主要用于提高可介入式导管在固定式导管内放置的稳定性及可靠性,以防止可介入式导管在固定式导管内乱动。
优选的,所述充气头采用硬性PCV材质;其中,充气头与限位管一端头之间为膨接固定,限位管的另一端头密封。充气头主要用于辅助向限位管内充气。
优选的,所述气针塞采用硬性PVC材质;其中,气针塞与充气头密封配合。气针塞主要用于封堵充气头,放置限位管内的气体扩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广汉,未经孙广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247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