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卫生间用二氧化氯缓释凝胶装置及其杀菌马桶盖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219633.1 | 申请日: | 2021-0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26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钱浩;张莹雪;方艳红;王缸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侨大学;厦门嘉也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K13/30 | 分类号: | A47K13/30;A01N59/00;A01P3/00;A01P1/00;A61L2/23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陈丹艳 |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卫生间 氧化 氯缓释 凝胶 装置 及其 杀菌 马桶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卫生间用二氧化氯缓释凝胶装置及其杀菌马桶盖。该缓释凝胶装置包括外壳和容器;所述外壳设有固定装置,且外壳的表面分布有气孔;所述容器位于外壳内并装有二氧化氯缓释凝胶;所述二氧化氯缓释凝胶由前驱体凝胶和敏化剂以5:2的质量比在所述容器内混合反应1~3min制成;所述敏化剂的浓度为0.8~2.0ppm,所述前驱体凝胶由每kg的亲水性树脂中加入2~4L浓度为0.8~5.1mg/L的二氧化氯前驱体溶液,均匀搅拌10~30min捏合而成。该杀菌马桶盖的盖板内侧设有该缓释凝胶装置,实现对马桶、卫生间进行杀菌、消毒、除臭,具有结构简单、杀菌消毒效果好、安全稳定、持续性久、不耗电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卫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卫生间用二氧化氯缓释凝胶装置及其杀菌马桶盖。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重视家居生活中的杀菌消毒除臭,卫生间是家庭生活必不可少的设施,其内部卫生主要通过喷洒各类消毒液或者其它洁厕液体进行消毒,而由于卫生间内部存在死角,利用消毒液等消毒形式,往往会遗漏死角部分,造成消毒不彻底,久而久之,死角内细菌不断滋生繁殖,使得卫生间内气味难闻,并且有些细菌的孢子会弥散在卫生间内,给使用者带来危害。现有技术中,还使用活性炭或者紫外灯对卫生间进行消毒杀菌。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够吸附空气中的粉尘等杂物,对空气起到净化作用。但是作用效果单一,而且无法达到杀菌的效果。紫外灯也是一种常用的杀菌消毒装置,其主要是利用可用于紫外线杀菌,但是,紫外灯杀菌只能杀灭紫外光照射到的地方,对于有物品存放的柜子,杀菌效果不佳。另外,紫外接触皮肤容易形成皮肤老化,存在泄露风险。紫外线会使织物尤其是丝织品收到损伤,衣物色泽受损,尤其高档衣物都不会至于强光下暴晒。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2020366929.7)提供了一种卫生间专用氧离子杀菌除臭仪器,包括杀菌除臭仪主体和底座,所述杀菌除臭仪主体安装在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杀菌除臭仪主体包括外壳、进风口、气体处理装置、电池、氧离子发生器、风机和出风口。上述专利中的杀菌装置,需要安装电池使用,只有在有电状态下才能使用,且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具有很大的使用局限性。
二氧化氯是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食农业机构联合认定的唯一A1级安全高效消毒剂,是国际公认最安全的消毒剂。在消毒杀菌过程中,二氧化氯通过与氨基酸反应,使病毒蛋白失去生物活性;也能跟细胞膜蛋白反应,杀死细菌。因此,从消杀机理上来说二氧化氯具有广谱、高效、快速的特点,不会产生耐药性,其使用过程中对人体无害,无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副作用,属于可长期使用的消毒剂。国外许多的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在极低的浓度(0.1ppm)下,即可杀灭许多诸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即使在有机物的干扰下,在使用浓度为几十ppm时,也可完全杀灭细菌繁殖体、肝炎病毒、噬菌体和细菌芽孢等所有微生物。因此二氧化氯是被社会普遍认可的一种安全高效空气杀菌消毒净化剂。目前常用的二氧化氯消毒剂配置后均为液体,由于二氧化氯挥发较快,不能长久放置,需要现用现配,操作相对繁杂,消毒效力不够持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卫生间用二氧化氯缓释凝胶装置及其杀菌马桶盖,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是:提供了一种卫生间用二氧化氯缓释凝胶装置,包括外壳和容器;所述外壳设有固定装置,且外壳的表面分布有气孔;所述容器位于外壳内并装有二氧化氯缓释凝胶;
所述二氧化氯缓释凝胶由前驱体凝胶和敏化剂以5:2的质量比在所述容器内混合反应1~3min制成;所述敏化剂的浓度为0.8~2.0ppm,所述前驱体凝胶由每kg的亲水性树脂中加入2~4L浓度为0.8~5.1mg/L的二氧化氯前驱体溶液,均匀搅拌10~30min捏合而成。
本发明中,对于外壳和容器的材质不做限定,优选采用塑料、金属、陶瓷、玻璃进行制备,更优选采用塑料进行制备,其成型工艺简单、可进行结构设计以及程序化生产;容器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方形、圆形、椭圆形、梯形、三角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侨大学;厦门嘉也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华侨大学;厦门嘉也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196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