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206224.8 | 申请日: | 2021-0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607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 发明(设计)人: | 冯宏庆;李洪瑞;米磊;曾祥韬;盖翠丽;丁立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G3/3208 | 分类号: | G09G3/3208;G09G3/3225;H10K59/131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娜拉 |
| 地址: | 230037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阵列 显示 面板 显示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阵列基板具有孔区和围绕孔区的显示区;多条第一信号线包括多条第一类信号线和多条第二类信号线,各第一类信号线均沿第一方向延伸,各第二类信号线包括被孔区分隔的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连接信号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第一连接段与第一段电连接,第三连接段与第二段电连接,第一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均沿第二方向延伸;多条第一补偿信号线均位于显示区且沿第二方向延伸,且第一补偿信号线与第一连接段及第三连接段在阵列基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无交叠,第一补偿信号线用于补偿显示区在第二方向上的走线密度的一致性。能够改善显示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用户对屏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由于需要集成诸如前置摄像头、听筒以及红外感应元件等。现有技术中,可通过在显示屏上开槽(Notch)或开孔,外界光线可通过屏幕上的开槽或开孔进入位于屏幕下方的感光组件。由于开槽或开孔周围的信号线需要一一对应连接起来,需要在开槽或开孔周围设置较大的布线空间,影响显示屏的屏占比。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提高显示区的屏占比,且能够改善显示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具有孔区和围绕孔区的显示区;阵列基板包括:多条第一信号线,位于显示区且多条第一信号线包括多条第一类信号线和多条第二类信号线,各第一类信号线均沿第一方向延伸,各第二类信号线包括被孔区分隔的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多条第一连接信号线,多条第一连接信号线中的至少部分位于显示区且与第一类信号线位于不同膜层,第一连接信号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第二连接段连接在第一连接段与第三连接段之间,第一连接段与第一段电连接,第三连接段与第二段电连接,第一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均沿第二方向延伸;多条第一补偿信号线,多条第一补偿信号线均位于显示区且沿第二方向延伸,且第一补偿信号线与第一连接段及第三连接段在阵列基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无交叠,第一补偿信号线用于补偿显示区在第二方向上的走线密度的一致性。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阵列基板还包括:
多条第二信号线,多条第二信号线位于显示区,至少部分第一补偿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电连接,第二信号线为固定电压信号线。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信号线为电源信号线;
各第二信号线包括相互电连接且位于不同膜层的第一子信号线和第二子信号线,至少部分第一补偿信号线与第一子信号线和第二子信号线中的一者位于同一膜层且相互电连接。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为列方向,第二方向为行方向,第一信号线为数据信号线,第二信号线沿第一方向延伸;
第一信号线与第一子信号线位于同一膜层且间隔设置,第一补偿信号线及第一连接信号线与第二子信号线位于同一膜层;
第二子信号线包括第一类子信号线和第二类子信号线,第二类子信号线线包括被第一连接信号线分隔开的第一子段和第二子段;
至少部分第二连接段延伸于第一子段和第二子段之间。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补偿信号线包括第一类补偿信号线和第二类补偿信号线;
第一类补偿信号线位于第一连接信号线与孔区之间,第一类补偿信号线与第一连接信号线连接;
第二类补偿信号线与孔区之间间隔有第一连接信号线,第二类补偿信号线与第二子信号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62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