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铁隐蔽管线的定位管理方法和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198922.8 | 申请日: | 2021-0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5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 发明(设计)人: | 钟文文;刘红波;刘宇;窦元辰;王爱丽;董守放;孙喜利;李璐;高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信(北京)网络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信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4/029 | 分类号: | H04W4/029;H04W4/30;G07C1/20;G01S3/50;G01S5/06 |
| 代理公司: | 厦门福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5 | 代理人: | 陈远洋 |
| 地址: | 10004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铁 隐蔽 管线 定位 管理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地铁隐蔽管线的定位管理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基于地铁建筑物、配置设备和隐蔽管线的实际分布位置,构建地铁的建筑物空间模型;利用定位设备的UWB脉冲信号,获取运维人员当前定位信息,基于AR设备的传感器,获取定位设备的当前定位姿态信息;将当前定位信息与建筑物空间模型进行匹配,获得建筑物空间模型中对应当前定位信息的隐蔽管线空间信息,并结合当前定位姿态信息,获得当前定位的隐蔽管线增强现实信息。解决人工识别管线与记录方式,存在一定的管线误认的可能,且纸质文本记录在保存上有一定困难,也不利于事后查阅维护记录,极大的影响了站内管线的运维工作效率等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施例涉及轨道交通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铁隐蔽管线的定位管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开展和设计,其工程在总量、单体长度上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在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同时,各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单位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对既有地铁站内的隐蔽管线进行运维管理,以提高地铁站的运维管理水平,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有序运营。
现有的隐蔽管线运维管理主要以人工巡检的形式为主,但是人工巡检时对非隐蔽管线进行管线类别识别与安全检查,并对检查的结果与维护经过利用手工形成纸质文档记录。这样的人工识别管线与记录方式,存在一定的管线误认的可能,且纸质文本记录在保存上有一定困难,也不利于事后查阅维护记录,极大的影响了站内管线的运维工作效率。地铁工程具有隐蔽性、封闭性、结构受力复杂等特点,传统的运维管理思想和技术已无法适应,地铁的安全运行管理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亟需新的技术对管线运维进行智能管理,保障运营安全。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地铁隐蔽管线的定位管理方法和装置,以解决人工识别管线与记录方式,存在一定的管线误认的可能,且纸质文本记录在保存上有一定困难,也不利于事后查阅维护记录,极大的影响了站内管线的运维工作效率等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铁隐蔽管线的定位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S1:基于地铁建筑物、配置设备和隐蔽管线的实际分布位置,构建地铁的建筑物空间模型;
S2:利用定位设备的UWB脉冲信号,获取运维人员当前定位信息,基于AR设备的传感器,获取定位设备的当前定位姿态信息;
S3:将当前定位信息与建筑物空间模型进行匹配,获得建筑物空间模型中对应当前定位信息的隐蔽管线空间信息,并结合当前定位姿态信息,获得当前定位的隐蔽管线增强现实信息。
在该方法中,通过手持终端UWB设备定位信息与建筑物空间模型库进行匹配,并结合AR设备的姿态信息获取手持端当前位置的隐蔽管线增强现实信息,并发送到显示模块与手持端AR设备中,便于运维人员根据需要对目标管线点选以查看和更新相关管线资产及运维信息,同时对AR设备、UWB定位设备的实时位置以及运维信息的更新进行实时监测与存储,便于事后查阅与维护记录的保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S3步骤后,还包括将隐蔽管线增强现实信息传输至AR设备,便于运维人员对目标管线进行查看和编辑操作以更新维护日志。
在一些实施例中,S1步骤中的建筑物空间模型可利用三维激光扫描和BIM建模中的一种或组合方式获得。建筑物空间模型的构建,便于与定位信息进行匹配,获得隐蔽管线增强现实信息,便于运维人员的对管线类别的识别与安全检查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S2步骤中,响应于采集到的UWB定位手环与各UWB基站之间的UWB脉冲信号的通信时间数据,并结合TOA、TDOA和AOA的混合算法,获得运维人员当前定位信息。通过测量UWB定位手环到多个不同的UWB基站的时间和时间差来实现最终的运维人员的定位,有效地提高了定位准确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信(北京)网络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信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信(北京)网络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信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989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文件共享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 下一篇:一种音视频同步检测方法及其检测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