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镁热还原法钛生产中氯化镁的新型缓冲炉及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188787.9 | 申请日: | 2021-0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637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 发明(设计)人: | 周茂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海北辰科技有限公司;青海柏斯特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D1/18 | 分类号: | F27D1/18;F27D3/15;F27D9/00;C22B5/04;C22B34/12;C25C3/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810007 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还原法 生产 氯化镁 新型 缓冲 使用方法 | ||
1.一种镁热还原法钛生产中氯化镁的新型缓冲炉,该缓冲炉为长方体,炉壳(1)的底面及四周砌筑耐火内衬(2), 炉的底面为斜坡(3),炉膛内设置有纵向中间隔墙(4),将炉膛分隔为加料侧(5)和出料侧(6),加料侧(5)和出料侧(6)通过拱形通道(7)相连通;炉膛内还分别设置有横向隔墙一(8)和横向隔墙二(9),将炉膛分隔为六个隔间(10),其中,加料侧(5)和出料侧(6)各有三个隔间;六个隔间(10)的底部是惯通的;炉的顶部设置有耐火衬里炉盖(11),耐火衬里炉盖(11)上对应每一个隔间(10)各设置有一个可移开式矩形辅盖(12),在出料侧(6)的第一隔间(10)和加料侧(5)的第三隔间(10)的辅盖(12)上分别设置有出料口(21)和加料口(22),其他各隔间(10)的辅盖(12)上均开设有观测/操作孔(13);炉盖(11)的上方设置有排烟管线(14);炉子两个端部的四个隔间(10)下部,各设置有一个穿过炉壳(1)和端墙耐火内衬(2)伸入间隔(10)的钢电极(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镁热还原法钛生产中氯化镁的新型缓冲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底斜坡(3)是从出料侧(6)向加料侧(5)向下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镁热还原法钛生产中氯化镁的新型缓冲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电极(16)为水冷钢电极,在钢电极(16)周围的炉壳(1)上设有水冷却室(17),水冷却室(17)上设置有冷却水进口(18)和冷却水出口(19),在每个钢电极(16)上方各装配有一个用于实时监控耐火材料温度的热电偶(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镁热还原法钛生产中氯化镁的新型缓冲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盖(11)的上方设置有排烟管线(14),通过各隔间(10)的排烟口(15)与排烟管线(14)相连通,排烟管线(14)与界区外的烟气净化系统相连接。
5.一种镁热还原法钛生产中氯化镁的新型缓冲炉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检查、清理装置:检查确认缓冲炉是否按设计要求完成全部工程项目,将炉内及现场卫生清理整洁;
步骤二,烘炉及启动:按《缓冲炉烘炉及启动规程》完成缓冲炉烘炉及启动工作,并将炉温和液位调控在正常参数范围;
步骤三,正常运行:依次将还蒸车间送来的氯化镁熔体从缓冲炉加料口(22)加入炉内,氯化镁熔体在各隔间(10)流动并实现液位平衡,在各隔间(10)进行沉降,当电解槽发出加料指令时方可用真空抬包从出料口(21)吸出送往电解槽,在完成加料或出料后应及时关闭加料口(22)或出料口(21);
步骤四,除渣:在缓冲炉正常运行过程中,每班从缓冲炉各隔间(10)的矩形辅盖(12)上的观测/操作孔(13)用钢棒探测隔间(10)中间及侧边的沉渣高度,当其达到最大高度300㎜时,应吊开该隔间辅盖(12),用天车或悬臂吊配合抓斗进行抓渣,抓渣完毕后,重新盖好辅盖(12)并做好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北辰科技有限公司;青海柏斯特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海北辰科技有限公司;青海柏斯特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878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