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信工程用交换机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166826.5 | 申请日: | 2021-0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544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 发明(设计)人: | 韩金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
| 主分类号: | H04Q1/10 | 分类号: | H04Q1/10;H04Q1/06;H04Q1/04;H04Q1/02;H01R13/52;B08B17/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21 | 代理人: | 缪友益 |
| 地址: | 22300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工程 交换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信工程用交换机,包括交换机本体,交换机本体上设有若干排接线口,每排接线口处均安装有导线机构,导线机构包括外框架和固定组件,接线时可将外接插头固定在各个固定组件的固定板上,可单独移动一个固定板,将对应的插头插入接线口内,也可移动外框架,同时带动多个固定板进行移动,一次性将多个插头插入各个对应的接线口内,操作简单灵活,另外,由于外框架在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的作用下,可对各个固定板产生朝接线口方向的单向推力,可拉动外框架移动,使其脱离各个固定板并远离接线口,将各个插头的连接线固定在外框架上对应的通孔内,整齐排列,避免各个连接线之间相互缠绕,提高装置的功能性,使用更加便捷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通信工程用交换机。
背景技术
交换机是一种用于电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它可以为接入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最常见的交换机是以太网交换机;其他常见的还有电话语音交换机、光纤交换机等;
现有技术中的交换机工作时,需要依次将各个外接设备的插头插入对应的接线口内,实现连接操作,费时费力,各个插头的连接线杂乱,容易相互缠绕,而且插头与接线口之间容易松动,影响装置工作的稳定性,所以急需一种通信工程用交换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工程用交换机,解决现有技术中交换机插接插头费时费力,且插头与接线口连接不稳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信工程用交换机,包括交换机本体,所述交换机本体上设有若干排接线口,每排所述接线口处均安装有导线机构,所述导线机构包括位于每排所述接线口边部、且滑动安装在所述交换机本体上的外框架,以及安装在外框架上、且位于各个接线口处的固定组件,所述外框架滑动,靠近或远离所述接线口,并带动各个固定组件单向移动,靠近对应的所述接线口;
各个所述固定组件均包括拼接在所述外框架上的固定板,各个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交换机本体之间均安装有滑动件,各个所述固定板沿滑动件滑动,脱离所述外框架并靠近所述接线口,或远离所述接线口并与所述外框架拼接,所述固定板上中心处贯穿开设有卡槽,各个所述卡槽内均设有弹性锁紧套,所述外框架与各个所述固定板对应位置处均开设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与所述卡槽连通,其中,所述弹性锁紧套与所述引导槽位置处设有弧形开口,弹性锁紧套沿所述卡槽中心线方向移动,挤压所述弧形开口收缩或舒展。
优选的,所述交换机本体上位于每排所述接线口边部对称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外框架边部对称安装有插板,各个所述插板插入对应的第一滑槽内,并沿所述第一滑槽滑动,带动所述外框架靠近或远离接线口。
优选的,所述外框架位于各个接线口处均开设有通孔,各个所述固定组件均位于对应的所述通孔内,在所述外框架与所述固定组件之间设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位于所述通孔内、且远离所述接线口一侧的第一限位板,以及安装在所述固定板上、且靠近所述接线口一侧的第二限位板,所述外框架靠近所述接线口移动,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接触,并推动第二限位板移动,同步带动所述固定板靠近接线口移动,所述外框架远离所述接线口移动,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分离。
优选的,所述滑动件包括位于各个接线口处的滑杆,所述交换机本体上位于各个滑杆对应处均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滑杆一端与所述外框架相连,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二滑槽内,随外框架滑动,带动所述滑杆沿所述第二滑槽滑动,所述固定板一侧转动安装有连接管,连接管套接在所述滑杆上,各个所述固定板通过连接管沿对应所述滑杆独立滑动,靠近或远离对应的所述接线口。
优选的,各个所述连接管靠近接线口一侧安装有定位凸块,各个所述第二滑槽开口处设有定位槽,所述连接管沿所述滑杆移动,带动所述定位凸块插入所述定位槽内,转动所述连接管,带动所述定位凸块在所述第二滑槽内转动,与所述定位槽重合或错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未经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68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