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油田热采时举升井底油液的水力潜油泵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138751.X | 申请日: | 2021-0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28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 发明(设计)人: | 张楠;颜廷俊;孙腾飞;于继飞;杨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E21B43/01 | 分类号: | E21B43/01;F04D13/04;E21B43/00;E21B43/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姜海荣 |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油田 热采时举升 井底 水力 油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油田热采时举升井底油液的水力潜油泵,包括:出油套管、蒸汽内管、动力液内管、涡轮泵、离心泵、第一管接头、第一开关滑套连接组件、开采油流通套筒、蒸汽输送管道、尾管、第二开关滑套连接组件、静压止推轴承。本发明的潜油泵通过动力液作为涡轮泵和离心泵的动力,为机械式驱动而不是现有的电机驱动,因此,省去了电器元件,可靠性高,寿命长;并且使用静压止推轴承,极大提高了潜油泵的轴向承载能力;同时,该潜油泵可实现海上稠油开采注采一体化,并使用动力液作为轴承的润滑液,克服了电潜泵、其他类型轴承及润滑油不耐高温的缺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石油开采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油田热采时举升井底油液的水力潜油泵。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上有50%的油藏属于非常规油藏,在一些国内外油田,常规原油产能日益下降,对稠油的勘探和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
海上石油开采主要使用电动潜油离心泵进行采油。而为了适应深井、超深井采油带来的井下高温问题,目前国内外著名的石油装备制造公司也设计制造了可在200℃左右的井下运行的电动潜油离心泵。但对于井下温度超过200℃特别是在350℃进行采油时,因潜油离心泵内的电机、以及采用常规润滑油润滑的轴承均难以适应如此高的温度环境,导致现有的电动潜油离心泵对于海上稠油的高温开采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适应油田稠油高温开采、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轴向承载能力高的用于油田热采时举升井底油液的水力潜油泵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适应油田稠油高温开采、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轴向承载能力高的用于油田热采时举升井底油液的水力潜油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油田热采时举升井底油液的水力潜油泵,包括:
出油套管;
蒸汽内管,所述蒸汽内管嵌套在所述出油套管一端,所述出油套管与所述蒸汽内管之间的环空空间为第一开采油出油流道;
动力液内管,所述动力液内管嵌套在所述蒸汽内管一端,所述蒸汽内管和所述动力液内管之间的环空空间为蒸汽进入流道,所述蒸汽进入流道前侧道口为蒸汽进口,所述动力液内管一端为动力液进口,动力液经所述动力液进口高压注入;
涡轮泵,所述涡轮泵嵌套在所述蒸汽内管另一端,所述涡轮泵泵壳一侧端通过第一管接头与所述动力液内管另一端连通,所述涡轮泵、所述第一管接头与所述蒸汽内管之间的环空空间为与所述蒸汽进入流道后侧道口连通的第一蒸汽流道,所述涡轮泵泵壳另一侧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蒸汽流道连通的动力液回流口;
离心泵,所述离心泵设置在所述出油套管内部,其泵壳一侧端通过第一开关滑套连接组件与所述涡轮泵泵壳另一侧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滑套连接组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蒸汽流道连通的第二蒸汽流道;
开采油流通套筒,所述开采油流通套筒套设在所述离心泵外侧且其一端套固在所述第一开关滑套连接组件上,所述出油套管所述开采油流通套筒、所述第一开关滑套连接组件之间的空间夹层为与所述第一开采油出油流道连通的第二开采油出油流道,所述开采油流通套筒和所述离心泵之间的空间为第三开采油出油流道,所述开采油流通套筒筒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开采油出油流道连通的第一出油孔,所述离心泵泵壳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三开采油出油流道连通的第二出油孔;
蒸汽输送管道,所述蒸汽输送管道设置在所述开采油流通套筒内,且其一端与所述第二蒸汽流道连通;
尾管,所述尾管嵌套在所述出油套管另一端,所述尾管一端通过第二开关滑套连接组件与所述离心泵泵壳另一侧端连通,所述第二开关滑套连接组件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尾管的第四开采油出油流道,所述蒸汽输送管道另一端穿过所述开采油流通套筒另一端与所述尾管管壁上的蒸汽出口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87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