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用防侧翻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111011.7 | 申请日: | 2021-0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0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 发明(设计)人: | 王纪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纪华 |
| 主分类号: | B60R21/13 | 分类号: | B60R21/1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用防侧翻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用防侧翻装置,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车底座,车底座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槽道、第二槽道,第一槽道的内部设置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安装有滑动板;滑动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缓冲组件、两第一滑动组件、两第二滑动组件,第一槽道的内部设置有两固定杆、两滑动筒、两U形板;两滑动筒分别与两第一滑动组件配合,本发明通过设置的转动板,当启动电动推杆时,电动推杆带动转动板转动,从而转动板可以快速方便的从第二槽道内转出,减少了车辆在行驶时防侧的情况发生,而设置的第三缓冲组件,减缓了转动板在弹出时与地面接触,进一步降低了转动板在使用时损坏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用防侧翻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即本身具有动力得以驱动,不须依轨道或电力架设,得以机动行驶之车辆,广义来说,通过本身机械能驱动行驶的车辆,普遍多称为汽车。
现有的汽车安全装置有很多种,如在车体上加装保险扛,加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敏性,也有些在车体上安装测距装置以实现预警,这些安全装置都在从不同角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汽车的安全性,另外,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如果遇到急转弯或闪避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会使汽车失去平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防侧翻装置,通过设置的转动板,当启动电动推杆时,电动推杆带动转动板转动,从而转动板可以快速方便的从第二槽道内转出,减少了车辆在行驶时防侧的情况发生,而设置的第三缓冲组件,减缓了转动板在弹出时与地面接触,进一步降低了转动板在使用时损坏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汽车用防侧翻装置,包括车底座,车底座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槽道、第二槽道,第一槽道的内部设置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安装有滑动板;滑动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缓冲组件、两第一滑动组件、两第二滑动组件,第一槽道的内部设置有两固定杆、两滑动筒、两U形板;两滑动筒分别与两第一滑动组件配合,U形板的内部设置有两限位组件,固定杆的周侧活动配合有转动板,转动板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缓冲组件,转动板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三缓冲组件。
可选的,车底座的内部还开设有两第三槽道、两第四槽道,第三槽道的截面呈弧形,且两第四槽道均与第一槽道相连通,两第四槽道均与第一槽道相连通,滑动板滑动配合在第一槽道内,第三槽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安装有挡板,且挡板滑动配合在第三槽道内,且两挡板分别装设在两转动板的上侧。
可选的,第四槽道的内部安装有两第二弹簧,且其中一个第二弹簧的一端安装有第一L形板,且第一L形板与另一个第二弹簧的一端相连接,转动板的一端安装有第二L形板,且两第二L形板分别与两第一L形板滑动配合,第二槽道的内部安装有两限位块,且两限位块分别与两第二L形板滑动配合。
可选的,第一滑动组件包括:第一固定筒,且两第一固定筒分别装设在滑动板下部的两侧,且两第一固定筒分别与两滑动筒滑动配合,两第一固定筒分别滑动配合在两固定杆的周侧,第二滑动组件包括:固定板,且两固定板分别装设在滑动板下部的两侧,两固定板均位于两第一固定筒之间,两固定板分别与两第一L形板滑动配合。
可选的,第一缓冲组件包括:四个第二固定筒,且四个第二固定筒均装设在第一槽道内,第二固定筒的内部滑动配合有第一滑动杆,且四个第一滑动杆均装设在滑动板的一侧,滑动板的一侧安装有四个第三弹簧,且四个第三弹簧的一端均装设在第一槽道内,四个第三弹簧分别套设在四个第二固定筒的周侧,四个第三弹簧分别套设在四个第一滑动杆的周侧。
可选的,第二缓冲组件包括:第四弹簧,且两第四弹簧的第一端分别装设在转动板的第一端,第四弹簧的第二端安装有圆盘,车底座的内部开设有两凹槽,且两凹槽均与第二槽道相连通,两圆盘分别转动配合在两凹槽内,两第四弹簧分别套设在两固定杆的周侧,两第四弹簧分别套设在两滑动筒的周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纪华,未经王纪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110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