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铸模冷却效果优化试验装置和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106894.2 | 申请日: | 2021-0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22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 发明(设计)人: | 李继强;吴凤楠;贾志欣;刘立君;冯伟;林晔;刘阔;霍庆文;张小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宁波大榭开发区天正模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D17/22 | 分类号: | B22D17/22;B22D17/32 |
| 代理公司: | 宁波高新区永创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4 | 代理人: | 付帅 |
| 地址: | 315100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高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铸 冷却 效果 优化 试验装置 方法 | ||
1.一种压铸模冷却效果优化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装置(2);
组合试件(3),组合试件(3)固定安装在加热装置(2)内部,组合试件(3)包括芯部(3a)和套设在芯部(3a)外侧的套部(3b),芯部(3a)的内侧设置有用于流动冷却介质的第二冷却水路(3a1),第二冷却水路(3a1)具有至少一个输入端和至少一个输出端,套部(3b)与芯部(3a)可拆卸连接;
冷却介质传输装置,冷却介质传输装置用于向第二冷却水路(3a1)输入并且回收冷却介质;
监测系统,监测系统用于监测组合试件(3)的温度以及冷却介质的温度和流量;
控制器,加热装置(2)、冷却介质传输装置、监测系统均与控制器通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铸模冷却效果优化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计算机,加热装置(2)、冷却介质传输装置和监测系统均通过控制器与计算机通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铸模冷却效果优化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套部(3b)包括至少一层侧壁(3b1)和至少一层底壁(3b2),侧壁(3b1)可拆卸地套设在芯部(3a)的外周壁,底壁(3b2)可拆卸地安装在芯部(3a)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铸模冷却效果优化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冷却水路(3a1)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冷却水路(3a1)的输入端或者输出端安装有流量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均与控制器通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铸模冷却效果优化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套部(3b)内部嵌入式地安装有多个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均匀分布于套部(3b)内部的各个部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铸模冷却效果优化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却介质传输装置包括,
冷却介质储存箱,冷却介质储存箱用于储存冷却介质;
泵,泵与控制器通讯连接,泵的输入端与冷却介质储存箱连通,泵的输出端与第二冷却水路(3a1)的输入端连通;
冷却器,冷却器的输入端与第二冷却水路(3a1)的输出端连通,冷却器的输出端与冷却介质储存箱连通。
7.一种压铸模冷却效果优化试验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铸模冷却效果优化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0、根据压铸模的设计,选择合适的套部(3b)与芯部(3a)组合成组合试件(3),套部(3b)的厚度等于模具的厚度,将组合试件(3)安装在加热装置(2)内部,将冷却介质传输装置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第二冷却水路(3a1)的输出端和输入端连通;
S200、通过冷却介质传输装置在第二冷却水路(3a1)内低速循环冷却介质,同时通过加热装置(2)将组合试件(3)加热至预设的温度并且保持恒温;
S300、冷却介质传输装置按照预设功率工作,使得组合试件(3)冷却并且其温度与理论温度的温差极值小于设定的阈值,记录冷却介质温度、流量和冷却时间;
S400、修改冷却介质传输装置的预设功率,重复S200和S300;
S500、更换套部(3b)的材质,重复S200~S400;
S600、通过对上述步骤中所记录的冷却介质温度、流量和冷却时间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实现对压铸模具的冷却效果的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宁波大榭开发区天正模具有限公司,未经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宁波大榭开发区天正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689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铌酸锂纵模光隔离器
- 下一篇:一种银杏高效快速组培繁殖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