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分泌组胺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104263.7 申请日: 2021-01-26
公开(公告)号: CN112695016A 公开(公告)日: 2021-04-23
发明(设计)人: 宋珊珊;胥传来;曾露;匡华;徐丽广;孙茂忠;刘丽强;吴晓玲;胡拥明;郝昌龙 申请(专利权)人: 江南大学
主分类号: C12N5/20 分类号: C12N5/20;C07K16/44;C07K14/795;C07K14/77;C07K1/107;C07D233/64;G01N33/577;G01N33/53
代理公司: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代理人: 聂启新
地址: 214122 江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分泌 组胺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 细胞株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一株分泌组胺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及其应用,属于食品安全免疫检测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分泌组胺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HLQ6B2,分类命名为单克隆细胞株,保藏日期2019年11月28日,保藏编号CGMCC No.19182。将组胺的完全抗原免疫BALB/c小鼠。将高效价,低IC50小鼠的脾细胞,通过PEG方法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将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通过培养基培养,再经过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筛选细胞并三次亚克隆,最终得到一株分泌组胺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此细胞株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对组胺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检测灵敏度(半抑制浓度IC50为22.86ng/mL)。本发明成果可用于建立水产品、乳品和其他富含蛋白质或游离氨基酸的食品中组胺含量的免疫检测方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株分泌组胺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及其应用,属于食品安全免疫检测领域。

背景技术

组胺属于生物胺家族,组氨酸通过细菌组氨酸脱羧酶氧化脱羧形成组胺。适度组胺水平对于生物功能至关重要,例如调节昼夜节律,认知运动和睡眠行为,而高浓度组胺可能引起毒理学作用。组胺积累常见于含有游离氨基酸或蛋白质且容易发生微生物脱羧作用的变质食品中。食用含高浓度组胺的食物会导致类似过敏的食物中毒,其特征是腹泻,高血压,头痛,恶心,呕吐,瘙痒,烧灼感和红疹。此外,组胺含量是食品新鲜度和质量的重要指标,因为其含量可能随食品品种、来源、储存和加工而变化。因此,各国已经建立了一些食品中组胺的最大残留限量。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水产品规定的组胺最大残留限量为50mg/kg。欧盟已将水产品中的组胺最大残留限量定为100mg/kg。在中国,高组胺含量鱼类,组胺含量不应超过400mg/kg。因此,开发一种快速,灵敏和可靠的方法来检测组胺以进行有效监控至关重要。

文献中已报道了用于组胺检测的各种方法,包括比色和荧光分析,薄层色谱,毛细管电泳,仪器方法,生物传感器,以及基于纳米技术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的大规模应用仍然受到特异性低,仪器复杂且昂贵,和时间消耗的限制。另外,基于抗体的免疫分析方法具有灵敏性,特异性,低成本,快速和简便等优点,已成为仪器分析的通用补充分析工具,用于现场测试和高通量筛选。

酶联免疫法(ELISA)是一种极为高效、敏感、快速的检测方法,适用于大量样本的现场快速检测,为组胺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途径。一些有关组胺抗体制备的报道大多数只识别组胺衍生物,例如对苯甲醌组胺,硝基苯甲酰化组胺,琥珀酰化组胺,和氯乙基硝基组胺等。由于组胺结构简单,难以制备针对游离组胺的高亲和力单克隆抗体。目前,已经有报道开发了一种基于游离组胺抗体的间接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用于测定未衍生化的游离HA。该方法在缓冲体系中的IC50为0.21mg/L,检测限为0.06mg/L。尽管已建立的ic-ELISA是组胺检测的理想选择。由于复杂的基质效应,应提高免疫测定方法的灵敏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株分泌组胺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及其应用,对组胺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检测灵敏度(IC50值为22.86ng/mL),为检测水产品、乳品和其他富含蛋白质或游离氨基酸的食品中组胺含量提供了免疫学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株分泌组胺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HLQ6B2,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分类命名为单克隆细胞株,保藏日期2019年11月28日,保藏编号CGMCC No.19182。

组胺单克隆抗体,它由所述保藏编号为CGMCC No.19182的杂交瘤细胞株HLQ6B2分泌产生。

组胺半抗原的制备方法,所述组胺半抗原具体为用于免疫原合成的组胺半抗原A和用于包被原合成的组胺半抗原B;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42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