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桥梁的列车过桥时的坡度测量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104126.3 | 申请日: | 2021-0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51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 发明(设计)人: | 杨翠云;李宁;余博尧;闫旭东;吴东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讯腾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C9/00 | 分类号: | G01C9/00;G01C5/00;G01C22/00;G01M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方智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19 | 代理人: | 白凯园 |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桥梁 列车 过桥 坡度 测量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轨道桥梁的列车过桥时的坡度测量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待检测轨道桥梁中各个监测点的原始测量数据;分别根据各个监测点的原始测量数据,确定各个监测点各自分别对应的桥梁坐标序列;确定各个监测点各自分别对应的列车通过时刻;根据各个监测点各自分别对应的桥梁坐标序列和列车通过时刻,确定待检测轨道桥梁的列车通过期的里程和高程序列;根据待检测轨道桥梁的列车通过期的里程和高程序列,确定待检测轨道桥梁的列车过桥时的坡度。可见,本申请可以利用待检测轨道桥梁中各个监测点所采集的的原始测量数据,对待检测轨道桥梁的列车过桥时的坡度进行测量计算,从而获取轨道桥梁列车过桥时的桥梁形变情况,进而可实时对待检测轨道桥梁的结构安全进行评估。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桥梁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桥梁的列车过桥时的坡度测量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的发展,出现了大量跨越大江大河的桥梁工程,我国高速铁路的设计速度均在200km/h以上,由于高速铁路列车运行速度快,由轨道不平顺引起的轮轨动力响应及其对行车安全性、平稳性和乘车舒适性的影响均随行车速度的提高而显著增大,因此要求高速铁路的线路必须具有高平顺性、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等特点。而桥梁作为轨道的下部结构,主要功能是为高速列车提供平顺、稳定的桥上线路,确保运营的安全和乘坐舒适。在运营中,大型桥梁的安全运营直接关系到整条线路的运营状况。因此,有必要对列车通过桥梁时的桥梁形变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来监测和评定其安全状况,并及时进行修复。
在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的监控数据采集中,因为轨道荷载是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周期性、间断性地作用在桥梁上。即一列高速轨道列车通过桥梁的时间是相当短暂的,例如一座1000米的桥梁,高速列车以平均时速200km/h前进,通过桥梁仅需17秒,若采取传统的数据采集方式,采集时间点与高速轨道列车通过桥梁的时间点的重合概率将相当低,即采集到的监测数据几乎是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在恒载作用下(即空载期)的受力及变形状态数据。也就是说,传统的数据采集方式是通过专业人员定期在无列车通过的空载期(凌晨0-3点)对桥梁进行人工线形测量来实现,监测不到列车通过时的实时桥梁形变数据。故此,亟需一种能够监测列车通过时的实时桥梁形变数据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轨道桥梁的列车过桥时的坡度测量方法及装置,以实现可以实时对待检测轨道桥梁的结构安全进行评估,全面获取待检测轨道桥梁运营状况的信息,以及评估待检测轨道桥梁的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和实用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轨道桥梁的列车过桥时的坡度测量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检测轨道桥梁中各个监测点的原始测量数据;
分别根据各个监测点的原始测量数据,确定各个监测点各自分别对应的桥梁坐标序列;
确定各个监测点各自分别对应的列车通过时刻;
根据各个监测点各自分别对应的桥梁坐标序列和列车通过时刻,确定所述待检测轨道桥梁的列车通过期的里程和高程序列;
根据所述待检测轨道桥梁的列车通过期的里程和高程序列,确定所述待检测轨道桥梁的列车过桥时的坡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轨道桥梁的列车过桥时的坡度测量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检测轨道桥梁中各个监测点的原始测量数据;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分别根据各个监测点的原始测量数据,确定各个监测点各自分别对应的桥梁坐标序列;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各个监测点各自分别对应的列车通过时刻;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各个监测点各自分别对应的桥梁坐标序列和列车通过时刻,确定所述待检测轨道桥梁的列车通过期的里程和高程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讯腾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讯腾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41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