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工程项目质量阶段性验收智能监理管理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094342.4 | 申请日: | 2021-0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99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邦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Q10/06 | 分类号: | G06Q10/06;G06Q10/10;G06Q50/08 |
| 代理公司: | 合肥集知匠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73 | 代理人: | 郑琍玉 |
| 地址: | 210043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 人工智能 工程项目 质量 阶段性 验收 智能 监理 管理 系统 | ||
1.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工程项目质量阶段性验收智能监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区域划分模块、监测点布设模块、隧道半径检测模块、隧道半径分析模块、灰度图像采集模块、灰度图像处理模块、层面厚度获取模块、层面厚度分析模块、分析服务器、云管理中心、显示终端和存储数据库;
所述分析服务器分别与隧道半径分析模块、层面厚度分析模块、云管理中心和存储数据库连接,监测点布设模块分别与区域划分模块、隧道半径检测模块和灰度图像采集模块连接,隧道半径分析模块分别隧道半径检测模块和存储数据库连接,灰度图像处理模块分别与灰度图像采集模块和层面厚度获取模块连接,层面厚度获取模块与层面厚度分析模块连接,云管理中心分别与存储数据库和显示终端连接;
所述区域划分模块用于对待验收的隧道内部顶层区域进行划分,按照隧道长度等分方式划分成体积相同的若干子区域,对若干子区域按照设定的顺序依次进行编号,若干子区域的编号分别为1,2,...,i,...,n,将待验收的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各子区域的编号发送至监测点布设模块;
所述监测点布设模块用于接收区域划分模块发送的待验收的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各子区域的编号,对接收的待验收的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各子区域进行监测点的布设,对各子区域中各监测点按照布设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位置编号,统计待验收的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各子区域中各监测点的位置编号,构成待验收的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各子区域中各监测点的位置编号集合Aim(ai1,ai2,...,aij,...,aim),aij表示为待验收的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第i个子区域中第j个监测点的位置编号,将待验收的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各子区域中各监测点的位置编号集合分别发送至隧道半径检测模块和灰度图像采集模块;
所述隧道半径检测模块包括若干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其中若干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各子区域中中心圆弧线的圆心处,且若干超声波测距传感器与各子区域中中心圆弧线的圆心一一对应,用于接收监测点布设模块发送的待验收的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各子区域中各监测点的位置编号集合,通过若干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分别检测待验收的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各子区域中各监测点位置离对应中心圆弧线的圆心距离,统计各子区域中各监测点位置离对应中心圆弧线的圆心距离,构成各子区域中各监测点位置离对应中心圆弧线的圆心距离集合RiA(ria1,ria2,...,riaj,...,riam),riaj表示为第i个子区域中第j个监测点位置离对应中心圆弧线的圆心距离,将各子区域中各监测点位置离对应中心圆弧线的圆心距离集合发送至隧道半径分析模块;
所述隧道半径分析模块用于接收隧道半径检测模块发送的各子区域中各监测点位置离对应中心圆弧线的圆心距离集合,提取存储数据库中存储的隧道内部顶层的中心圆弧线离圆心的标准半径,将接收的各子区域中各监测点位置离对应中心圆弧线的圆心距离与标准半径进行对比,得到待验收的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各子区域中各监测点位置离对应中心圆弧线的圆心距离对比差值集合ΔRiA(Δria1,Δria2,...,Δriaj,...,Δriam),Δriaj表示为待验收的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第i个子区域中第j个监测点位置离对应中心圆弧线的圆心距离与标准半径的对比差值,将待验收的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各子区域中各监测点位置离对应中心圆弧线的圆心距离对比差值集合发送至分析服务器;
所述分析服务器用于接收隧道半径分析模块发送的待验收的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各子区域中各监测点位置离对应中心圆弧线的圆心距离对比差值集合,计算待验收的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各子区域的中心圆弧线离圆心距离差值的标准差,统计待验收的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各子区域的中心圆弧线离圆心距离差值的标准差,将待验收的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各子区域的中心圆弧线离圆心距离差值的标准差发送至云管理中心;
所述灰度图像采集模块包括x射线检测仪,用于接收监测点布设模块发送的待验收的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各子区域中各监测点的位置编号集合,通过x射线检测仪对待验收的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各子区域中各监测点位置进行扫描,采集待验收的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各子区域中各监测点位置处的灰度图像,统计待验收的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各子区域中各监测点位置处的灰度图像,将待验收的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各子区域中各监测点位置处的灰度图像发送至灰度图像处理模块;
所述灰度图像处理模块用于接收灰度图像采集模块发送的待验收的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各子区域中各监测点位置处的灰度图像,对待验收的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各子区域中各监测点位置处的灰度图像进行归一化处理,变换为固定标准形式的各灰度图像,并对变换后的各灰度图像进行滤波降噪处理和图像增强处理,统计待验收的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各子区域中各监测点位置处的灰度增强图像,将待验收的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各子区域中各监测点位置处的灰度增强图像发送至层面厚度获取模块;
所述层面厚度获取模块用于接收灰度图像处理模块发送的待验收的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各子区域中各监测点位置处的灰度增强图像,获取待验收的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各子区域中各灰度增强图像的各层面厚度,统计待验收的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各子区域中各灰度增强图像的各层面厚度,构成待验收的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各子区域中各灰度增强图像的各层面厚度集合DiX(d1ix,d2ix,...,djix,...,dmix),djix表示为待验收的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第i个子区域中第j个灰度增强图像的第x个层面厚度,x=x1,x2,x3,x4,x5,x1,x2,x3,x4,x5分别表示为隧道内部顶层中的钢筋混凝土基层面、找平层面、防水层面、防水保护层面和饰面层面,将待验收的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各子区域中各灰度增强图像的各层面厚度集合发送至层面厚度分析模块;
所述层面厚度分析模块用于接收层面厚度获取模块发送的待验收的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各子区域中各灰度增强图像的各层面厚度集合,计算待验收的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各子区域中各层面的平均厚度,统计待验收的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各子区域中各层面的平均厚度,构成待验收的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各子区域中各层面的平均厚度集合表示为待验收的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第i个子区域中第x个层面的平均厚度,将待验收的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各子区域中各层面的平均厚度集合发送至分析服务器;
所述分析服务器用于接收层面厚度分析模块发送的待验收的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各子区域中各层面的平均厚度集合,提取存储数据库中存储的预设灰度图像数据与实际数据的比例系数、隧道内部顶层的标准弧长和标准隧道长度,计算待验收的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各层面体积,统计待验收的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各层面体积,将待验收的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各层面体积发送至云管理中心;
所述云管理中心用于接收分析服务器发送的待验收的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各子区域的中心圆弧线离圆心距离差值的标准差和待验收的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各层面体积,提取存储数据库中存储的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各层面的计划标准体积和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各层面的质量影响比例系数,计算待验收隧道内部顶层的综合质量影响系数,将待验收隧道内部顶层的综合质量影响系数发送至显示终端;
所述显示终端用于接收云管理中心发送的待验收隧道内部顶层的综合质量影响系数,并进行显示;
所述存储数据库用于存储隧道内部顶层的中心圆弧线离圆心的标准半径,同时存储预设灰度图像数据与实际数据的比例系数μ、隧道内部顶层的标准弧长L标和标准隧道长度k标,并存储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各层面的计划标准体积和隧道内部顶层区域内各层面的质量影响比例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邦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邦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434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钛合金模锻件热处理设备及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变压器加工用的浸漆设备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Q 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其他类目不包含的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处理系统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预定,例如用于门票、服务或事件的
G06Q10-04 .预测或优化,例如线性规划、“旅行商问题”或“下料问题”
G06Q10-06 .资源、工作流、人员或项目管理,例如组织、规划、调度或分配时间、人员或机器资源;企业规划;组织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仓储、装货、配送或运输;存货或库存管理,例如订货、采购或平衡订单
G06Q10-10 .办公自动化,例如电子邮件或群件的计算机辅助管理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