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系统安全帽智感标签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088447.9 | 申请日: | 2021-0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1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 发明(设计)人: | 陈磊;何洪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涪陵电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2B3/04 | 分类号: | A42B3/04;A42B3/30 |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正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78 | 代理人: | 熊远 |
| 地址: | 4080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系统 安全帽 标签 | ||
本发明涉及电力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安全帽智感标签,包括安全帽智感标签与安全帽,所述安全帽智感标签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安全帽,通过安全帽智感标签装有弹性机械开关,位于安全帽内部头顶部位,当安全帽未被佩戴时,弹性机械开关处于回弹断开位置,安全帽智感标签电路断开状态,无法获得通讯数据,从而判断安全帽处于未佩戴状态;人员正确佩戴安全帽时,弹性机械开关受压至闭合位置,安全帽智感标签通电启动,无线通讯模块工作发送数据,从而判断安全帽处于佩戴状态,一旦出现高度定位值有突然间较大的变化,主控制板即判定作业人员可能出现坠落的风险等意外情况,及时发送报警和定位信息,方便及时发现受伤人员和紧急救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力系统安全帽智感标签。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互联网建设的快速推进,对电力安全生产也提出了更高管理要求,特别是直接涉及人身安全的电力现场作业更是安全生产管控的重中之重,电力现场作业情况复杂,危险性高,安全管理难度大,迫切需要通过物联网技术,建设电力作业现场安全风险管控物联平台,通过安全作业装备的智能化创新,实现现场作业风险判别及警示,提升电力作业人员人身安全保障水平。
电力施工人员、抢修人员、检修人员、巡检人员等往往需要在户外露天作业,为了安全考虑,作业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通过开发一种用于电力系统安全帽的智感标签,集安全帽佩戴感知、平面及高度三维定位感知、高坠风险及近电风险感知,实现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风险智能化感知及危险警示,百分百覆盖作业现场所有人员,对于提高电力现场安全作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实现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风险智能化感知及危险警示,百分百覆盖作业现场所有人员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系统安全帽智感标签,包括安全帽智感标签与安全帽,所述安全帽智感标签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安全帽。
作为优化,所述安全帽智感标签包括安全帽智感标签柔性外壳,所述安全帽智感标签柔性外壳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电池,所述安全帽智感标签柔性外壳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无线充电模块,所述安全帽智感标签柔性外壳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近电传感器,所述安全帽智感标签柔性外壳的顶端固定安装有RFID模块,所述安全帽智感标签柔性外壳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无线通讯模块,所述安全帽智感标签柔性外壳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弹性机械开关,所述安全帽智感标签柔性外壳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气压高度传感器,所述安全帽智感标签柔性外壳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语音报警器,所述安全帽智感标签柔性外壳的顶端固定安装有GPS/北斗定位模块,所述安全帽智感标签柔性外壳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主控制板。
作为优化,所述无线充电模块的输出端与电池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池的输出端与弹性机械开关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弹性机械开关的输出端与主控制板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制板的输入端与语音报警器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所述主控制板的输入端与GPS/北斗定位模块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所述主控制板的输入端与气压高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所述主控制板的输入端与近电传感器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所述主控制板的输入端与RFID模块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所述主控制板的输出端与无线通讯模块的输入端信号连接,所述无线通讯模块的输出端与后台数据服务器信号连接。
作为优化,所述无线充电模块为电池充电,且电池为主控制板供电,使得在人员正确佩戴安全帽时,弹性机械开关受压至闭合位置,则安全帽智感标签通电启动。
作为优化,所述主控制板与GPS/北斗定位模块、近电传感器、气压高度传感器、RFID模块、无线通讯模块、语音报警器均有连接通讯,使得各个模块可相互配合,从而实现安全帽佩戴检测,人员三维定位,人员高坠警示,人员高压触电接近警示,人员到岗及在岗感知的效果。
作为优化,所述无线通讯模块连接后台数据服务器,可实现实时数据监控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涪陵电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涪陵电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884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避免因盲区发生碰撞的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左舷缸体的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