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水处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064052.5 | 申请日: | 2021-0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4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 发明(设计)人: | 王宏志;韩高阳;董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河润水业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吴金水 |
| 地址: | 830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污水处理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微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过滤池、初沉池、生物池、二次沉淀池、强化处理池,所述二次沉淀池通过管道依次旁通污泥浓缩池、污泥消化池,所述过滤池上设有进水口,所述强化处理池上设有出水口,所述过滤池内设有格栅,所述生物池内设有曝气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装置包括壳体(1)、进气管(2)、进水管(3)、出水管(4),所述进水管(3)设于所述壳体(1)一侧,且两者密封连接,所述进气管(2)设于所述壳体(1)的另一侧,且两者密封连接,所述出水管(4)设为多个,且均匀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下侧外周壁上;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有转动轴(5),所述转动轴(5)为中空结构,所述转动轴(5)的一端与设置在壳体(1)下方的驱动装置(6)连接,所述转动轴(5)的另一端通过转动件(7)与所述进水管(3)连通,所述转动轴(5)的外侧套设有与其密封连接的内壳体(8),所述进气管(2)的一端伸入所述内壳体(8)的内部,所述内壳体(8)的侧壁下端设有多个第一通孔(8-1),所述转动轴(5)的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5)的外侧壁上还设有叶片(5-2),所述叶片(5-2)呈螺旋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3)包括第一进水管(3-1)、第二进水管(3-2),所述第一进水管(3-1)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轴(5)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3-2)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水管(3-1)的下方,且所述第二进水管(3-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水管(3-1)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生物池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3-2)的下侧设有多个出水装置(3-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2)的出气口设有密封装置(9),所述密封装置(9)包括翻转连接件(9-1)、密封片(9-2),所述密封片(9-2)通过所述翻转连接件(9-1)与所述出气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料装置(10),所述进料装置(10)的出料口(10-1)伸入所述生物池的污水内,所述进料装置(10)包括主进料管(10-2),多个分支进料管(10-3),多个所述分支进料管(10-3)平行设置,且所述分支进料管(10-3)与所述主进料管(10-2)连通,所述主进料管(10-2)上设有进料口(10-4),所述分支进料管(10-3)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所述出料口(10-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处理池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混凝沉淀池、浸没式超滤膜、消毒池,所述混凝沉淀池的进水端与所述二次沉淀池的出水端连接,所述消毒池与所述出水口连接。
8.一种微生物污水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00、污水通过提升泵提升后,从进水口进入过滤池,污水在过滤池内依次经过格栅、沉砂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沉池;
S200、经过所述初沉池沉淀后的污水进入生物池,与所述生物池内投放的物料进行反应并同时进行曝气处理;
S300、经所述生物池内处理后的污水进入到二次沉淀池进行沉淀,沉淀后的一部分污泥回流至所述初沉池或所述生物池再次进行处理,另一部分污泥依次进入污泥浓缩池和污泥消化池,经过脱水和干燥设备后,将污泥运出;
S400、经所述二次沉淀池处理后的污水进入强化处理池内进行强化处理,然后经出水口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河润水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新疆河润水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405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