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颈部脊椎超声扫查教学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047381.9 | 申请日: | 2021-0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8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 发明(设计)人: | 崔旭蕾;费昱达;申乐;陈思;唐帅;黄宇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 主分类号: | G09B23/28 | 分类号: | G09B23/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6 | 代理人: | 阴连根 |
| 地址: | 10073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颈部 脊椎 超声 教学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超声扫查教学方法领域,公开了一种颈部脊椎超声扫查教学方法。该方法的步骤包括:选择待扫查颈段;患者选择适应性的体位;选择对应的预设扫查路径,当探头使用纵轴扫查方法时,所述上颈段和所述中颈段的预设扫查路径的起点分别为乳突尾端的位置和棘突旁椎板水平的位置;当探头使用横轴扫查方法时,所述上颈段、所述中颈段和所述下颈段的预设扫查路径的起点依次为枕骨位置的正中、锁骨上窝的位置和第五颈椎与第六颈椎形成的关节突关节;通过探头找到各预设扫查路径的起点,将探头自起点扫查至终点,并对扫查过程中得到的切面图像进行观察,以获取目标切面图像。该方法通过建立扫查路径图,更利于对临床医生的有序且完善的扫查指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超声扫查教学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颈部脊椎超声扫查教学方法。
背景技术
人体的脊椎包括颈椎(颈部脊椎,医学上通常用“C”表示)、胸椎(医学上通常用“T”表示)、腰椎(医学上通常用“L”表示)和骶尾椎(医学上通常用“S”表示)。其中,颈部脊椎包括依次连接七个颈椎,自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颈椎(寰椎C1)、第二颈椎(枢椎C2)、第三颈椎(C3)至第六颈椎(C6)以及第七颈椎(隆椎C7)。第一颈椎(寰椎)和第二颈椎(枢椎)构成上颈段,第三颈椎至第六颈椎构成中颈段,第七颈椎(隆椎)构成下颈段。而探头的扫查方法通常包括探头纵轴、横轴以及斜轴扫查方式对人体超声图像进行扫查。
既往超声科医生较少介入脊椎超声领域。依据临床诊治的需求,麻醉、疼痛科医生率先在该领域进行的探索,虽然既往的大量文献公开了超声在颈部脊椎的扫查与应用,但这些扫查方法均散在存在,相关颈部脊椎超声扫查并无统一路径,从而并未形成扫查体系和规范的扫查方法。这就导致对于临床医生学习在进行颈部脊椎超声扫查时,会存在扫查过程无序、定位目标切面不精准,实际操作时,不便于了解目标切面周围的结构而导致降低了临床诊治的安全性,同时还导致临床医生的学习曲线长等问题,从而造成临床医生学习脊椎超声扫查困难重重,应用也因此而受限。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全部或部分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颈部脊椎超声扫查教学方法,以通过建立颈部脊椎的扫查路径图,更利于对临床医生的扫查指导。
根据本发明的颈部脊椎超声扫查教学方法的步骤包括:步骤一,选择待扫查颈段,所述待扫查颈段包括上颈段、中颈段或下颈段;步骤二,根据所述待扫查颈段,患者选择适应性的体位;步骤三,选择对应的预设扫查路径,其中,当探头使用纵轴扫查方法时,所述上颈段和所述中颈段的预设扫查路径的起点分别为乳突尾端的位置和棘突旁椎板水平的位置;当探头使用横轴扫查方法时,所述上颈段、所述中颈段和所述下颈段的预设扫查路径的起点依次为枕骨位置的正中、锁骨上窝的位置和第五颈椎与第六颈椎形成的关节突关节;根据所述待扫查颈段,通过探头找到各预设扫查路径的起点;步骤四,根据预设扫查路径,将探头自起点扫查至终点,并对扫查过程中得到的切面图像进行观察,以获取目标切面图像。
进一步地,当选择待扫查颈段为上颈段,探头使用纵轴扫查方法时,预设扫查路径构造为:将探头平行于脊椎放置于乳突尾端的位置,并与颈部侧面垂直;将探头沿脊椎尾端的方向移动,至超声图像上可见表面高回声影的第一颈椎横突和第二颈椎横突;将探头沿脊椎尾端和背侧方向形成的斜向移动,至超声图像上出现第一个关节突关节;将探头沿头端方向移动,至超声图像上可见其下为骨性高回声影的第二颈椎外侧平台,且第二颈椎外侧平台的头侧的高回声影突然中断,呈断崖特征;移动探头,使得断崖特征移动至超声屏幕中央,至超声图像上显示头下斜肌,增加超声的扫查深度,至超声图像上在头下斜肌深面出现一高回声关节影,其下为骨性暗区;将探头向背侧方向移动,至超声图像上高回声影消失,增加超声的扫查深度,至超声图像上可见背侧联合体和腹侧联合体;将探头继续沿头侧方向移动,至探头头端置于乳突和枕骨隆突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473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化采煤输送系统及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合成橡胶分子链缠结密度的检测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