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蓄电池充电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040714.5 | 申请日: | 2021-0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652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 发明(设计)人: | 辜前门;罗蓉琅;张伊波;李骏;谢传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B60L58/10;B60L58/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彭琰 |
| 地址: | 330029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动力 汽车 蓄电池 充电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蓄电池充电系统,其包括稳压电源、充电器集成电路模块、微处理器和温度传感器,通过稳压电源将交流电源转化成稳定可靠的直流充电电源,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蓄电池组温度信号并经过充电器集成电路模块处理反馈给微处理器,通过充电器集成电路模块实时监测蓄电池组充电电压电流信号并反馈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对收集的信号进行运算处理分析并发出控制信号,充电器集成电路模块调节稳压电源的输出电流的大小,调节蓄电池组充电电流。本发明可实时监测蓄电池的状态,充分根据蓄电池的充电特性,对充电电流电压进行调节,在充电后期进行恒压浮充充电,有效防止蓄电池组发生过充现象,最大程度提高电池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电混合动力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蓄电池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各国环境保护的措施越来越严格,对尾气排放要求越来越严,燃油动力汽车必然要被新能源汽车慢慢替代。在汽车更新换代的过程中,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作为一个过渡阶段的选择,已经随着动力蓄电池性能的日益稳定以及性价比的逐步提高,在市场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由于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对充电装置的要求很高,因此需要更智能的充电方式以及对蓄电池更高的保护,来提高动力蓄电池的寿命。
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在工作时,需要燃油系统提供设备动力,并持续不断的转换成电能给蓄电池组充电。然而,蓄电池组在电量饱和的状态下持续充电,会由于过充导致蓄电池发热,减少蓄电池组的寿命,甚至存在引起蓄电池组爆炸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蓄电池充电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蓄电池组在电量饱和的状态下持续充电,会由于过充导致蓄电池发热,减少蓄电池组的寿命,甚至存在引起蓄电池组爆炸的风险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一种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蓄电池充电系统,包括稳压电源、充电器集成电路模块、微处理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稳压电源、所述微处理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充电器集成电路模块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与蓄电池组连接,所述蓄电池组与所述充电器集成电路模块连接;
所述稳压电源,用于将所述充电器输出的波动的交流电源转换成稳定的直流电源给蓄电池组充电;
所述充电器集成电路模块,用于对蓄电池组进行电压检测及电流检测,并将电压电流信号反馈给微处理器进行运算处理分析得出控制信号,根据所述微处理器的控制信号调节所述稳压电源的输出电流的大小,即对蓄电池组充电电流的大小,当充电阶段处于末期时,控制充电电流逐渐减小,电压保持不变,对蓄电池组进行恒压浮充充电;
所述微处理器,用于对输入及反馈信号进行处理,根据输入信号,控制所述充电器集成电路模块调节稳压电源的输出电流大小,并获取所述蓄电池组与所述稳压电源电压差的实时回传反馈信号,形成整个充电电路的闭环控制;
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所述蓄电池组的温度,当检测到充电过程蓄电池组温度超过预设值时,其电阻变化信号通过所述充电器集成电路模块转化成电信号,并将该电信号反馈给所述微处理器,再由所述微处理器控制所述充电器集成电路模块减小所述稳压电源的输出电流,至停止充电,降低所述蓄电池组温度至安全值。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蓄电池充电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当处于充电初期时,所述充电器集成电路模块控制所述稳压电源输出第一预设电流,通过所述第一预设电流对蓄电池组进行低压涓流充电,所述第一预设电流为恒定电流。
进一步地,当蓄电池电压逐渐升高至第一预设电压值时,所述充电器集成电路模块控制所述稳压电源输出电流变大至第二预设电流,通过所述第二预设电流恒流对蓄电池组进行快速充电,所述第二预设电流为恒定电流,所述第二预设电流的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电流的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407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