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催化解聚低阶煤提高煤热解焦油产率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023733.7 | 申请日: | 2021-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084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 发明(设计)人: | 赵钰琼;刘瑞;何守琪;魏永永;徐昕逸;安娜;张国杰;张永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0B53/04 | 分类号: | C10B53/04;C10B57/08 |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杨斌华 |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 解聚 低阶 提高 煤热解 焦油 方法 | ||
一种催化解聚低阶煤提高煤热解焦油产率的方法,属于低阶煤的综合利用领域,目的在于提高低阶煤热解焦油的产率和品质,以实现低阶煤的高效利用。将低阶煤、水和催化剂按比例在反应釜中混合均匀,通入焦炉气和气化煤气的混合气,利用CH4‑CO2/CH4‑H2O重整反应和水煤气变换反应生成的甲基自由基CH3•和活性氢H•来调变煤结构并对低阶煤进行加氢,同时在优化的反应温度、压力和时间下获得解聚煤;解聚煤进入炭化炉中热解,可获得半焦/焦炭和高产率的焦油。本发明制备的解聚煤中生成了大量的中等和小分子物质,在热解过程中以挥发分形式逸出,从而提高了热解焦油产率、并改善了焦油的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低阶煤的综合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催化解聚低阶煤提高煤热解焦油产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低阶煤资源储量丰富,占我国煤炭储量的50%以上,煤炭地质总局第三次全国煤田预测显示,我国垂深2000米以浅的低阶煤资源量为26118.16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预测储量的57.38%。但是,由于褐煤等低阶煤具有挥发分高、含水量高、发热量低、易燃易碎、不易长距离运输等缺点,造成其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通过对低阶煤进行热解提质可获得热解煤气、焦油、高热值半焦等产品,对提高褐煤等低阶煤综合经济效益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低阶煤热解还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工业化运行的低阶煤热解工艺大多对粒度有一定的要求,如德国的鲁奇( Lurgi-Spuelgas)工艺(25mm-60mm)、美国LFC工艺(3mm -50mm) 和我国的多段回转炉热解工艺(6mm-30mm),而粉煤的热解提质较为困难,主要是低阶粉煤没有粘结性或粘结性较弱,热解过程中无法结块,使得热解煤气中带有大量的煤尘,焦油易被煤尘吸附,而煤尘和焦油分离十分困难,不利于焦油的生产;二是现有的热解技术存在产焦油率低和含沥青质高的缺点。
CN107189805A 公开了“一种利用乙醇胺预处理提高褐煤热解焦油产率与品质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将乙醇胺和褐煤按质量比为1~10加入到反应釜混合,温度控制在室温至250℃,预处理1~10min,预处理结束后将混合物中的乙醇胺用溶剂洗出,预处理后的褐煤在惰性气氛或氢气作用下热解,可高收率获得高品质焦油。该方法在预处理中使用的是有机溶剂乙醇胺,其价格昂贵使原料的成本过高;后续为了得到预处理后的褐煤需要用溶剂多次洗涤,增加了操作的时间。
CN104479711A 公开了“一种提高低阶煤热解煤焦油的产率的方法”,该发明的过程为:(1)溶胀处理:将经过真空干燥的煤与醇类和四氢呋喃的溶液混合,温度为60~180℃、压力为0.1~1.5MPa的条件下溶胀0.5~2min,得到溶胀煤,(2)煤的热解:在N2保护下,将溶胀煤推入管式炉中进行热解,温度为500~700℃,反应时间为0.25~0.5min,冷凝在管式炉炉壁上的液体产物用三氯甲烷和甲醇的混合溶剂淋洗,过滤除去部分灰渣,蒸发回收三氯甲烷和甲醇溶剂,得煤焦油。该方法的有益效果使总挥发分产率提高3-7%,煤焦油产率提高3.4%。但该方法具有原材料处理时间过长、工艺流程步骤多、煤焦油的收集过于复杂,多次使用有机溶剂且有机溶剂的价格昂贵,生产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低阶煤热解技术存在的操作复杂、成本高、分离困难等问题,提供一种催化解聚低阶煤提高煤热解焦油产率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催化解聚低阶煤提高煤热解焦油产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煤的解聚:将低阶煤、水和炭基催化剂按质量比为100:70~150:2.5~10的比例加入反应釜中混合均匀,通入焦炉气和气化煤气的混合气,使反应釜内压力达1~4.5MPa;加热反应釜至250~340℃,并在设定温度下反应20~60min,反应结束后,将反应釜冷却至室温,通过过滤分离反应釜内的气固相产物,分离出的固体产品即为解聚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237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