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羰基还原酶、编码该酶的核酸、以及利用它们的光学活性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80080505.7 | 申请日: | 2020-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29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 发明(设计)人: | 井浦崇敦;出来岛康方;阪本刚;原磨理;平冈宏敏;哈拉尔德·格罗热;崔智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API |
| 主分类号: | C12N15/53 | 分类号: | C12N15/53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鲁雯雯;金龙河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羰基 还原酶 编码 核酸 以及 利用 它们 光学 活性 化合物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羰基还原酶,其具有由在序列号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该氨基酸序列的同源物中具有选自由以下的(a)~(f)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个突变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多肽,
(a)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第54位的天冬氨酸被置换为缬氨酸的突变,
(b)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第157位的甲硫氨酸被置换为缬氨酸的突变,
(c)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第170位的丙氨酸被置换为丝氨酸的突变,
(d)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第211位的异亮氨酸被置换为丙氨酸或天冬酰胺的突变,
(e)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第214位的甲硫氨酸被置换为亮氨酸的突变,
(f)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第249位的甲硫氨酸被置换为亮氨酸的突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羰基还原酶,其特征在于,具有选自由所述(a)~(f)组成的组中的至少2个突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羰基还原酶,其具有由在序列号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该氨基酸序列的同源物中进一步具有(g)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的第166位的缬氨酸被置换为亮氨酸的突变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多肽。
4.通式(IV)所示的光学活性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使选自由通式(I)、(II)和(III)所示的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含羰基化合物与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羰基还原酶、具有生产所述酶的能力的微生物或细胞、所述微生物或细胞的处理物、和/或含有培养所述微生物或细胞而得到的所述酶的培养液接触,使含羰基化合物发生不对称还原,
所述式(I)、(II)和(III)中,R表示氢原子、烷基或芳基,表示具有芳香族环和/或杂环的取代基,
式(IV)中,R和与前述含义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I)和所述式(III)所示的含羰基化合物分别为下述式(II’)和下述式(III’)所示的光学活性体,
式(II’)中,R和与前述含义相同,
式(III’)中,R和与前述含义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取代基为中,表示具有芳香族环和/或杂环的取代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取代基为
8.根据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微生物或细胞为用编码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羰基还原酶的核酸进行了转化的微生物或细胞,所述核酸含有以下的(p)、(q)或(r)所示的碱基序列,
(p)具有在序列号2所示的碱基序列中置换、缺失和/或添加1个~多个碱基而成的碱基序列且编码具有羰基还原酶活性的多肽的碱基序列,
(q)具有与序列号2所示的碱基序列具有90%以上的序列一致性的碱基序列且编码具有羰基还原酶活性的多肽的碱基序列,
(r)具有与序列号2所示的碱基序列的互补链在严谨条件下杂交的碱基序列且编码具有羰基还原酶活性的多肽的碱基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API,未经株式会社API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8050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