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防爆壳体的框架在审
| 申请号: | 202080036431.7 | 申请日: | 2020-05-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959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 发明(设计)人: | T·阿恩霍尔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R.施塔尔开关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B1/28 | 分类号: | H02B1/28;H02K5/136;H05K5/04;H02B13/025;H02B1/3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郭帆扬;万欣 |
| 地址: | 德国瓦***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防爆 壳体 框架 | ||
根据本发明说明了一种用于防爆壳体(10)的框架(20)。框架(20)由承载元件(21)组合而成。优选地,作为承载元件(21)使用四边形管,该四边形管设有长形的矩形的开口(27),所述开口优选通过焊接上的或其他方式固定的防点燃击穿的格栅(31)封闭。所述实施形式的四边形管(21)连接成骨架状的框架(20),该框架承载壳体结构(承载框架)。优选金属板(37至40)(例如不锈钢或铝)亦或塑料板通过粘接和/或焊接固定到框架(20)的外侧上,由此封闭壳体(10)。在壳体(10)的适合的部位处,如在底部(15)处或在端侧(14)处优选设置有排出开口(17),所述排出开口可以利用防点燃击穿的格栅(31)封闭。根据本发明,借助于起承载作用的且起稳定化作用的承载框架(20)(该承载框架同时有助于减压)可实现面元件(37至40)、例如板的薄的壁厚,以及大的壳体尺寸,而同时确保抗压封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爆壳体的领域。
背景技术
由现有技术已知防爆壳体。DE102017112159A1例如公开了一种具有壳体壁的壳体,其具有内部的空心空间,所述空心空间一方面有助于内部空间的泄压并且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壳体壁的结构强度。
发明内容
存在对具有薄的壁厚以及大的壳体尺寸而同时确保抗压封装的壳体的需求。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壳体的框架,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爆壳体,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积木式系统和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
防爆壳体(针对该壳体确定框架)优选根据防爆等级抗压封装构造。壳体包围限界内部空间。在该内部空间中可以布置有运行设备。所述运行设备可以形成电火花。壳体设置成用于在壳体内部空间中发生爆炸的情况下使气体和/或颗粒在任何情况下如此冷却地从壳体中离开,使得气体和/或颗粒不能点燃壳体外的气氛。
框架具有承载元件。框架可以例如由长形的承载元件构建。承载元件(由所述承载元件可以例如构建框架)可以是型材,尤其是空心型材,例如四边形管。所述承载元件可以尤其是水平布置的形成载体或横梁的承载元件和/或竖直布置的形成支柱的承载元件和/或形成斜撑并且例如对角布置的承载元件。承载元件中,优选至少一些承载元件沿着壳体的棱边延伸。一些实施形式可以具有承载元件,所述承载元件本身是框架形的。所述承载元件可以例如由空心型材构建。
承载元件中,至少一个承载元件限界承载元件内部空间。这样的承载元件也可以称为接纳承载元件。优选地,承载元件是内部空心的。接纳承载元件中的至少一个接纳承载元件限界开口。通过该开口,壳体内部空间与接纳承载元件的承载元件内部空间流体连接,以便通过将燃烧过的和未燃烧的气体从壳体内部空间导出到承载元件内部空间中来减小爆炸压力。
框架(该框架至少在一些实施形式中也可以称为骨架载体)一方面具有针对整个壳体结构的承载和稳定化的功能并且另一方面具有基于与壳体内部空间连接的承载元件内部空间所实现的减压功能。由此,能实现薄的壁厚以及大的壳体尺寸,而同时确保抗压封装。
框架优选骨架状地由承载元件构建并且是三维的。框架可以具有由长形的承载元件和如有可能用于连接承载元件的元件组合而成的侧面框架区段,所述侧面框架区段包围限界平坦的面。这些侧面框架区段可以在简单的实施形式中由四个彼此正交地取向的长形的承载元件形成,所述承载元件布置在一个平面中。
框架的实施形式可以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积木式系统的实施形式制造。积木式系统的特征在于,利用特定数量的不同的基本元件类型或基本模块类型可以构建大量(优选三个或更多)框架类型,所述框架类型彼此间在大小方面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造框架的方法具有以下步骤:将承载元件布置成框架或框架的至少一个子结构。固定承载元件,优选将承载元件固定在彼此处,从而能够接着进行取向或能进行与固定迭代的取向。对框架或框架的子结构进行取向。框架或子结构的取向通过承载元件的刚性连接来固定。以这种方式可以在取向时平衡框架元件的粗公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R.施塔尔开关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R.施塔尔开关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364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